牵挂,跨越万水千山——北京对口支持十堰的温情故事

28.10.2015  09:20

  编者按

  一库清水向北流,北京与十堰因水结缘,因水结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要以水为媒,加强在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教育卫生、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帮助十堰创新转型发展,回馈水源地人民的深情厚谊。

  项目、资金、人才,源源南流。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北京对口支持十堰151个项目,总投资550亿元;两地实施人才合作项目63个,北京对口协作十堰院士专家工作站24家……

  10月27日,记者来到十堰,近距离感受这种协作奋进的力量,聆听“反哺”“造血”的温情故事。

  10月27日上午,十堰市人民医院。

  赵平来到药房窗口,递上处方单,不到30秒,她就拿到了电脑自动配好的药品。这条华润医药对口援建十堰的首个医药智能管理系统,让车城人享受到了智能化就医的便捷。“患者缴费后,相关信息就会同步发送到药房智能设备上,机器会自动根据其处方找药、发药,并通过滑道送到窗口工作人员手中。”药房质量管理员柯静介绍。

  在车城十堰,关于北京、北京人的故事,总会在不经意间温暖着前来走访的人。

   故事一:

  一个改变南方供热布局的项目

  京能热电,北京十堰两地合作的最大项目。

  记者来到项目工地,只见94.7公顷的场地已经完成整理,配套3.8公里的专用道路正在加紧施工。“秦岭淮河以南集中供热项目的布局将改写。”京能热电十堰项目经理胥成增自信地说。

  2008年,北京市京能集团委派胥成增前去十堰,对口帮助十堰发展。5个多月的考察之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胥成增的脑海里诞生:帮助十堰建设热电联产项目。

  三年多的筹划、准备,一个现代化的热电联产项目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却遇到了政策“门槛”——国务院划定秦岭至淮河为中国供暖的分界线,十堰市恰好处于门槛之外。

  “可以替代现有2个小热电机组,87台燃煤小锅炉!

  “一年减排二氧化硫8516吨、烟尘4.8万吨、氮氧化物9954万吨!”“改变十堰能源格局,保障能源安全!

  从2008年起,这样的理由,胥成增先后11次向有关部门诉求,但一次次在政策门槛前“碰壁”。“局领导要听取你们热电联产项目的意见!”2012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一个电话,又让胥成增兴奋起来。

  这一次,他没有失望。次年2月26日,国家能源局终于给十堰项目开出了“路条”。

  胥成增说,如果生态效益、市场效益良好,今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集中供热将从此推开。“京能将用40亿元,在十堰打造一个生态样板!”胥成增介绍,2017年上半年首台机组将投入运行。

  画外音:

  投资一个项目,回报一份情感。京能热电、万达实业、华人医药、一轻控股……截至目前,北京市企业与十堰对接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301.67亿元;落地项目23个,总投资90.51亿元;在谈项目99个,总投资157.5亿元,双方在能源、地产、生态环保、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取得了突破。

   故事二:

  挂职副市长李海平的牵挂

  9月,挂职期满,李海平回到北京。

  人走了,心仍牵挂着十堰。“他会经常打电话,仔细询问一些项目进展情况,我知道他放不下心。”曾经跟随李海平一年的十堰市政府秘书七科科长刘嗣强说。

  去年9月,身为北京市农委副主任的李海平来到十堰挂职,出任副市长。

  那时,李海平的儿子李露雨刚上初一。丢下儿子不管,跑去千里之外的十堰挂职,爱人郑莉心里对李海平多少有些“怨气”。

  “我没时间回去陪你们,放寒假时,你们可以来十堰看看,这边空气好,人热情!”李海平在电话中安慰妻子。

  寒假来了,郑莉带李露雨来到十堰,满以为一家人可以团聚。谁料,母子到达当天,连李海平的影子都没见到。

  “那一天,他要陪院士专家考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还要组织北京与十堰对口县市签署协议,哪有时间陪老婆孩子?

  看李海平那么忙,原本打算次日爬武当山、看丹江口水库的母子俩,第二天一大早就回北京了。

  “在十堰一年,他没有过过一个正常的双休。

  节假日,李海平身影总是出现在偏远山村:在郧西县坎子山村和村支书魏登殿讨论发展马头山羊、核桃产业;在张湾最偏远的方滩乡慰问搬迁移民,组织北京下派干部捐款捐物;在房县土城镇帮农民掰玉米……

  作为经济学领域的博士,李海平还参与了“十堰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论证及“十堰市2049年远景规划”编撰等工作。

  画外音:

  2013年,十堰与北京确定了两地互派干部挂职的工作机制。次年3月,两地先后互派29名干部挂职交流,北京市选派了包括李海平在内的10名干部赴十堰挂职。数据显示,挂职干部目前已促成200余家企业到十堰考察洽谈,20余个重点生态项目开建,签订企业间合作协议50余份,涉及金额逾百亿元。

   故事三:

  北京专家穿30斤铅服“救心”9小时

  21日上午,十堰、北京两地交流合作座谈会上,十堰市委书记周霁为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陈方教授“点赞”。

  去年9月22日,北京市卫计委启动“思源十堰行”对口协作活动,首批来自安贞医院、朝阳医院的24名专家来到十堰。

  当天,飞机刚落地,安贞医院副院长、国内顶尖的心血管内科专家陈方就接到紧急通知:前往十堰市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医疗协助。

  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结束上午的义诊后,陈方来到心脏病中心。从下午两点到晚上十一点,他先后主持了7台冠心病介入手术。

  7台手术,连续9个小时,陈方滴水未进。“手术期间,他一直穿着30多斤重的铅衣。由于离X光管球很近,医生做一台手术所受的放射线量,相当于放射科一年所受的放射量。”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王家宁说。

  此前,这家医院还无法独立完成冠状动脉旋磨术等较为复杂的手术。自与安贞医院结为“对口协作医院”以来,在专家指导支持下,该院已完成100多例高难度手术。

  安贞医院还免费为十堰市人民医院培训了20多位医师。

  画外音:

  北京、十堰共同成立“十堰(北京)人才交流协作工作小组”,建立人才对口协作工作机制。中科院院士陈文新对口协作房县神农峡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带来高层次科研人才10人,研究成果2项;王志珍等22名院士专家团队开展“北京专家十堰行”活动,解决15个项目30多个难题。

   故事四:

  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的“技术保姆

  今年中秋节晚上,十堰神定河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PLC程序出现异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刘冬蹲守到深夜,反复调试,最终排除故障。

  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原有两套PLC系统,过去由于不兼容,两套系统经常“打架”。刘冬反复琢磨,将两套PLC系统整合成一套,问题迎刃而解。

  “这套设备就服他,他一出手,故障就没有了。”污水处理厂张群伟说。

  他没在咋办?“远程操控啊。”有天晚上11时许,自控系统出现故障,张群伟给在北京的刘冬打了个电话。听说设备不能自动产水,只能采取人工手动方式操作。刘冬急了:长时间手动操作,人哪吃得消?刘冬当即远程操控指导,先把设备“”住。让张群伟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刘冬便千里迢迢从北京赶来了。

  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是十堰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两年前,因雨污分流不到位,该厂污水外溢造成污染。

  去年4月,十堰探索建立污水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第三方运营机制,将城区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泗河污水处理厂、西部污水处理厂以及西部垃圾填埋场渗滤处理移交北京碧水源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托管运营。

  自那时起,刘冬就担当起了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的“技术保姆”。

  画外音:

  随着北京碧水源等五大治污企业陆续进驻十堰,十堰已成为全球污水处理技术富集地。数据显示,当前污水处理的30多种工艺,在十堰应用的有21种。目前,十堰正全面推广神定河运作模式,将全市95个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第三方运营。此外,十堰还计划将45个垃圾填埋场和在线监测实现第三方监管维护托管全覆盖。( 陈春保 饶扬灿 王雪峰 李启东 姚平)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