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文化旅游产业势如潮

03.10.2014  20:22

   

              宜昌,宜人之城,昌盛之地;宜昌,川鄂咽喉、承东启西。

  借着长江经济带开发的东风,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正加速与上中下游的经济联系与旅游互动,积极谋划推动三峡城市群的旅游合作。

  今年上半年的统计表明,宜昌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87.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8.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33.8%,高于全省16.38%、18.55%的平均增速。预计2016年,宜昌旅游总收入将突破6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10%。宜昌的文化旅游产业正朝着千亿目标阔步向前。

  大美宜昌,千亿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气势如潮。

  改造升级喜迎八方来客

  “客船行江上,听歌观美景,漫步彩云间,遍地皆风情。”不少游客在清江画廊改造后,体验了一把人在画中游的乐趣。据了解,改造后清江画廊日接待量达到3000人次,上半年共接待游客56.59万人次,同比增长20.02%。九畹溪、朝天吼等景区的道路、游客中心等都进行了更新改造,西陵峡风景名胜区改造升级启动,景区道路综合整治和三峡游轮中心项目也在逐步推进。

  餐饮行业提档升级:远安国际大酒店创建四星级饭店通过省旅游局初评,鸣凤宾馆等8家饭店获评银叶级绿色饭店。与此同时,三峡大瀑布、天门峡、天龙湾分别申报创建国家5A、4A、3A级景区;柴埠溪、鸣凤山申报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万达皇冠假日酒店、桃花岭饭店申报创建金叶级绿色饭店……品质提升、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旅游行业的共识。

  文化与旅游元素深度融合

  走进景区,不难发现文化与旅游元素的深度融合:三峡人家景区融高腔、川江号子、南曲、土家婚嫁习俗等进景区,同时开发了三峡奇石、根艺、民俗风情剪纸等特色民俗工艺品;当阳关公文化旅游城利用关公的名人影响力,掀起关公文化品牌热、关公文化宣传热、关公文化创作热;长阳投入巨资创排土家族创世史诗歌舞剧《江山美人》,长期在清江古城上演;三峡国际珠宝博艺园建设全球最大珠宝加工园地,并按规划建设好旅游观光长廊,珠宝加工流程细节对游客开放……非遗文化进景区、历史文化进景区、文艺汇演进景区,工业旅游也充实着城市的旅游内涵。

  随着当阳半月镇樱花园开园仪式、枝江桃花节、文仙洞樱桃节、当阳林桥蓝莓园开园仪式、枝江张家湾蟠桃节等乡村节庆活动的举办,以赏花踏青、采摘体验、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培育主体项目推动奔千亿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目前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项目推动,仍然是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有力举措。

  据相关资料显示,宜昌已形成了十大门类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其中,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图书报刊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占据半壁江山,文化创意产业、广告会展业、新型娱乐业呈现出巨大潜力和发展势头。柏斯音乐集团、湖北金三峡印务有限公司等文化品牌企业做强做大。今年,湖北省仅三峡车溪巴楚民俗文化展示传承示范基地和土家风情园九佬十八匠大型交互式复原展示区2个项目进入文化部2014年度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

  宜昌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宜昌除了打造以“两坝两岛一峡”为核心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外,还在积极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旅游市场主体7206家。未来三年,全市新开工和在建续建重大旅游项目139个,总投资886亿元。中央文化区、中央商务区、文化娱乐街区、特色餐饮街区、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宜昌市旅游局重点扶持的建设项目,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由概念走向现实,成为令游客向往的景观。(审稿:李强 作者:陈璐 报送:宜昌市旅游局 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