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3年投6千万发展服装产业 2020年步入千亿俱乐部

19.08.2014  14:44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刘晓杰

  老树亦可开新花。

  耕耘纺织业数十年,武汉众志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艾莉告诉楚天金报称,和许多同行一样,他们今年将投入千万元用来“提档升级”,“主要是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在产品质量上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

  实际上,“竞进提质”正在成为服装业这个江城老行当的“新常态”。

  就在不久前,武汉在正式端出的一份产业提振计划中指出,到2020年,江城纺织服装产业要成为新一个千亿板块,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20户,新增一批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建五大新中心

  6年后成江城新千亿级产业

  这个夏天,艾莉和同事们都非常忙。

  “一边要保证正常生产,一边要逐步升级改造。”在接受楚天金报采访时,“老纺织”艾莉的言语之中充满了期待,作为当地纺织大户,“主要是设备、产品的更新,估计整个投资要上千万元。用上新设备,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肯定有好处,这也是大势所趋”。

  就在不久前,一个名为《武汉市振兴服装产业专项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提出到2020年,江城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将达到1100亿元,进入千亿级俱乐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20户,其中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1户、产值过20亿元的企业3-5户。

  与此同时,《规划》还要求,以女装和针织服装高端加工为核心,武汉将建设成中部地区服装产业的品牌管理、技术研发、商贸营销、创意设计和时尚展示等五大新中心。“我们有这个基础,关键是做好结构升级和做大品牌。”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作为传统的优势产业,到目前为止,武汉服装企业数量在1600家左右,已初步形成女装、羽绒服、服饰加工、劳保用品等几个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与14所高校结盟

  3年投6000万元专项资金

  毫无疑问,与广州、杭州等地相比,在产业规模、企业实力、品牌建设等方面,汉派服装依然存在不小差距。“产业链还不是很成熟。”武汉汉正街靓仔服装商会会长田德根告诉楚天金报称,目前,汉企生产所需的高端面料、辅料和饰品大多数还是靠外地采购,“客观地说,在品牌这一块,我们还是有差距”。

  武汉汉正街靓仔服装商会执行会长肖新洲也坦言,尽管从业者和企业的数量都不容小觑,但与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优秀同行相比,在全国知名服装品牌中,“武汉造”还是不够多。

  不过,根据《规划》,武汉服装企业将联合武汉纺织大学等14所高校共同培养服装等相关专业性人才,同时,除继续扶持爱帝、乔万尼、际华3506等本土企业之外,还将积极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重点做强做大女装、针织装、男装、休闲装等细分产业。

  此外,自2015年到2017年,武汉将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服装企业的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融资贴息等。此外,每年还安排专款用于举办武汉国际时装博览会、评选汉派服装形象大使等活动,全力打造“汉派”品牌。

  谈及品牌,在接受楚天金报采访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企业价值研究中心主任汪海粟认为,不仅要有大众品牌,汉派服装更需要有高端品牌,企业必须走差异化路线、找准自己的定位,在细分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