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最高海拔山村无人外出务工 40余年无一例刑事案

16.09.2014  14:20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饶扬灿 通讯员 杨洪霞

  昨日,西安老板魏峨嵋致电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乡坎子山村村支书魏登殿,询问回家乡建旅游开发基地的可能性。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魏峨嵋表示,希望能将自己的户口重新迁回坎子山村。

  上世纪七十年代,拥有11个村民小组的十堰海拔最高(1799米)的坎子山村,坡陡地恶,没有出山公路且吃水困难,村民大量外迁,人口总数从1800余人迅速降至不足800人。想回乡投资的魏峨嵋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父母迁至陕西。

  1975年,村民魏登殿退伍后被村民推选为村支书,一年后他带领村民从乱石荒坡中整理出1500余亩当家地,虽解决了大家的口粮,但这个与陕西交界的省际边关小村几乎与世隔绝,穷困潦倒。看村民大量外迁,魏登殿急在心里,他发动村民筹集6万元,修了一条3米宽、7.5公里长的通村水泥路,坎子山村从此变通途。

  1986年,魏登殿在村里推广地膜技术,以玉米为主粮食作物的坎子山村,其亩产量从130余斤迅速提高至800余斤,再加上修建水窖助村民们引来山泉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民们逐步安居乐业,外迁势头得以遏制。

  近年来,该村种植的高山包菜、土豆等农产品供不应求,人均拥有5只马头山羊、1.5头牛、2亩核桃,并在5000亩集体荒山上栽种了华山松、柿子等经济林,村民人均纯收入迅速提升到5100元,人口总数也相对稳定在六七百人之间。“迁移扶贫350万元,土地升级28万元,新发展核桃500亩60万元,修建2公里景观路20万元……”魏登殿说去年村里搞了十大工程投入达600多万元,如今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通过省级地质公园验收,如果再引资将旅游业发展起来,村民们的收入还将大幅度提升。

  村主任代俊水介绍,目前村里人均拥有3亩当家地,村集体还拥有2万余亩的荒山可栽种经济林,除了季节性偶尔外出在十堰市附近打点零工外,全村653人全部在村里常住,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预测,即使不搞第三产业开发,到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也将达到8000元至10000元,步入小康水平。

  湖北口乡宣传委员马容华透露,该村近一半为回族,多年来回汉两族和睦相处,路不拾遗,40余年来无一例刑事案件,无一户计划外生育。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