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83个水污染项目全部完工共完成投资38.35亿

19.12.2017  11:48

(吴忠斌    聂升举  常恒)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在丹江口城区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经处理后水质达到IV类标准,可以实现再生水回收利用……12月12日,百余名参加全市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和管理交流会的代表在参观过程中不断发出啧啧称赞:这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部达标运行、管理规范,成为美丽丹江口的“守卫神”。十堰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近年来十堰市一大批水污染项目的建设运行。

十二五”期间,十堰市规划建设水污染项目10大类283个、总投资35.35亿元。截至目前,283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共完成投资38.35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09.1%;通过竣工综合验收或销号项目279个。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84个,污水处理能力50万吨/日,建成垃圾填埋场43座,垃圾处理能力2500吨/日。关停并转污染企业620家,工业污水排放达标率达99%以上。

十二五”以来,十堰市坚持把“保通水、保供水”作为第一政治任务,以规划为引领,先行先试、苦干实干,不讲理由、不计成本、不求得失,打赢一场又一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了“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确保十堰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2014年6月,十堰市对在建的70多个污水垃圾项目大检查,发现大小问题600余个。为克服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十堰市创新项目实施、管理手段,率先在全国推行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管运一体化模式,实现了投资、工期、质量、运营的“多赢”。为了确保项目前期工作规范高效,市发改委将项目审批程序由“立项、可研、初设、概算四个程序分阶段审批”简化为可研和初设两个审批程序,并推行多部门前置要件并联审批,减少中间环节。采用“互联网+现场+专家”的项目审查新办法,从国家、省、市三级专家库抽取专家联合作战,切实提高了审查质量和效率。通过审批、审查制度的改革创新,项目审批周期由原6个月以上缩短到3个月以内。

当前国内污水处理的32种工艺,在十堰应用的已有26种。治污工艺和技术的创新,为十堰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欧阳立介绍,碧水源、北排集团、桑德环境、深港环保、东方园林、东江环保等全国知名治污企业的陆续进驻,使十堰成为全球污水治理技术的富集地,城区主要的污水垃圾处理及生态修复项目均由国内先进治污企业一体化运营。

欧阳立说,通过创新项目实施管理手段、创新项目审批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创新项目验收机制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十堰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末,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II类(总氮保持稳定),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十堰境内主要支流所有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水Ⅱ类,《规划》十堰市的18个库区水质监测断面,12个稳定达标,6个部分月份达标。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0平方公里以上,水土流失率由“十一五”初期的62%下降到42%。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已消减0.43万吨,减幅达9.47%,氨氮排放量已消减0.09万吨,减幅达14.68%。这些数据表明,十堰市“十二五”规划水污染防治工作主要目标全面实现。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