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环境监测站10名研究生“玩转”109项水质全分析设备
个个儿是研究生,人人能独挡一面,平均年龄26岁,8个是党员,经过刻苦攻坚,十堰市水质109项全分析能力基本形成——他(她)们就是十堰市环境监测站中心分析科10名大型仪器设备操作员。
该站站长杜勇说,环境监测能力大提升,主要得益于市环保局领导“腾笼”引“好鸟”、“壮骨”丰“羽翼”的决策部署。
腾笼——激活一池春水
近两年来,十堰市环境监测站中心分析科陆续装备一批高科技设备,这些设备均从日本、美国等国外进口,监测项目一箩筐,操作按钮一大堆,连操作说明书也摆着一幅幅“英文面孔”。
难、难、难……原中心分析科一班人马对照《化工词典》忙活儿了半天,最终连一本说明书也没看明白,更不消说实际操作了。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原中心分析科有关操作员说,“这些装备都是‘宝贝疙瘩’,有的一套就值200多万,娇贵着呢,我们可不敢轻举妄动!”
杜站长将站里人员挨个儿摸一遍,得出结论是“这些设备太先进,现有人员难玩转!”
监测工作是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市环保局党组“一班人”经研究讨论,决定先“腾笼”,再“引鸟”。
当时市环境监测站基本满编,笼咋腾?经审重考虑,他们将站里10名年轻优秀干部“分流”到城区环保系统有空编二级单位担任要职。
伴随着优秀人才升职流动,笼腾出来,多年来一潭死水的十堰市环境监测站搅“活”了,全站上下争先创优蔚然成风。
引鸟——招来一群凤凰
笼腾出来了,引“好鸟”又成了一道难题。
多年招人经历让大家明白,按照常规做法招考,需要很长时间不说,招进的人才未必能胜任,也未必留得住。更何况,这次要招的是高科技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才。
调水日趋近,时间不等人。
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心急如焚:绝不能让这些“宝贝疙瘩”躺在仓库里“睡大觉”。为此,他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建议采取超常规举措,快速引进一批监测专业急需人才。
求贤若渴之心得到应允。很快,该局采取“绿色通道”方式从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名校“招兵买马”。为了公开公平公正,他们全盘委托省站监测专家担任评委,主要考核大型仪器监测设备实际操作能力。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10名科班出身的研究生从中脱颖而出。“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不少评委现场直夸,“不愧是名牌学校的高材生,个个儿‘有一手’!”
为了让这群“凤凰”真心留下来,该局还在他(她)们上班头5年给予住房补助,还根据各科室工作难易程度、科技含量等,实施绩效工资改革。
顺利通过考核的汪雪雷感慨地说:“我是冲着水质109项全分析设备来的,专业对口,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壮骨——练就一窝精兵
如何让新招进的“凤凰”“壮筋骨”丰“羽翼”,真正实现“凤凰涅槃”?市环保局采取到省站学习一个月、到设备厂家培训一个月、请仪器专家上门指导一个月的“三个一”强化培训方式。为了提高业务素质,他(她)们也个个儿自我加压“粹火”忙。为了攻克液相色谱监测农药项目方法,陈珍“闭关”修炼了6个月;为了攻克毒性大、易自燃的黄磷项目监测,胡启辉带着“防毒面具”在液封状态下“战斗”近20天;余欣雨通过半年努力,顺利“拿下”16个重金属监测项目;2013年底,十堰市被列入全国14个(湖北省唯一一个)水生生物监测试点城市,添置了一套水生生物监测设备,为了玩转这套设备,侯玉婷等监测人员多方“取经”上下求索……
通过刻苦攻关,目前10名研究生人人能熟练操作2到3台高科技设备,十堰市水质分析能力也由过去29项一举提升至100多项。去年,十堰共完成手工监测数据12.5万余个,全省第一。因工作成绩突出,去年该站在全省目标考核中荣奖一等奖。今年5月,全省环境监测现场会在十堰召开,充分肯定了十堰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借与北京市环保局对口协作之机,今年十堰市环保局将积极组织年轻优秀的环境监测干部进京充电“淬火”,以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