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农发基金秦巴片区十堰市农业特色产业项目竣工验收总结会在十堰市召开

09.07.2019  22:11

7月5日,省农业农村厅在十堰市召开了国际农发基金秦巴片区十堰市农业特色产业项目竣工验收总结会。国际农发基金项目竣工验收检查团、省财政厅,十堰市人民政府及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各项目区人民政府、财政局、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项目验收检查团团长哈利兹先生(Khalid El Harizi)通报了对张湾、郧西、竹山、竹溪四县(区)的检查情况,对我省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德斌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省国际农发基金项目自2014年3月启动以来所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国际农发项目,围绕十堰市政府提出的“61”产业强农计划,把改善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以硬化村屯道路为中心,着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农业、交通、水利、等综合措施,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灌溉难”等问题。项目新建或改造特色产业基地12万亩,改善田间作业道等230公里,改善灌溉13900亩,平整农田10900亩,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项目创新实施培育益贫式商业模式(4P模式),采取企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农户的模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支持经营主体的能力建设,并明确带动农户中贫困农户比例必须占30%以上。该项目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446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余家;辐射带动受益农户总数为33.5万户,其中贫困农户为10.7万户。通过实施4P模式,使项目区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品牌等能力得到提高,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更好地带动、辐射贫困农户,帮助其脱贫致富。

三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区域知名品牌。项目始终紧紧围绕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着力打造特色主导产业。项目实施以来,各项目市、县(市、区)因地制宜,根据秦巴片区的地理条件、自然优势、市场潜力、种植习惯等因素,支持了茶叶、中药材、马头山羊、蔬菜、柑桔、水产、肉鸡等多个产业,打造了一批如武当道茶、郧西马头山羊、翘嘴鲌鱼、白羽乌鸡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农业产业,有效地推动了十堰市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当地农户持续增收,为当地精准扶贫贡献了力量。

四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关注支持弱势群体。由于山区耕地面积少、外出打工人员多等现状,项目为了解决妇女和残疾人务工难等问题,采取了参与式扶贫模式,很好地组织当地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与到项目活动中,使他们在产业规划、技术培训、项目实施、基地管护等方面发挥了主体作用。

五是坚持扶贫扶智理念,激发农户内生动力。我们在实施国际农发项目中,不仅把国际先进的技术、模式、管理方法、手段引进来,更重要的是让广大的农民学得一技之长,为脱贫致富打下基础。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培训合作社社员47000人,培训内容包括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作物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等。通过培训,超过60%的农户采用了项目推荐的施肥、品种改良、轮作、套种、灌溉技术,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黄德斌指出,省农业农村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谆谆教导,面对实施国际项目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努力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铁一般的脊梁扛起铁一般的担当,始终把使命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把责任扛在肩上,不回避、不推诿,直面挑战、努力创新、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圆满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为我省秦巴片区十堰市农民脱贫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为我省,为国内乃至国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黄德斌强调,项目竣工后,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重视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按照省项目办下发的后续管理办法,切实将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巩固好项目取得的成果,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有效地持续发挥项目效益。

     省农业农村厅对外合作办公室介绍,国际农发基金贷款秦巴片区十堰市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既是地方政府举债的外资项目,也是一个农业产业扶贫项目,项目覆盖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张湾区、茅箭区等7个县(市、区)。项目总投资为5.3亿元,其中利用国际农发基金贷款4380万美元(约合2.67亿元),国内配套2.63亿元。2014年3月正式启动,2019年3月结束。截止6月底,该项目累计提款报账2.58亿元,占目标数的96.4%,项目完成总投资占目标数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