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取得显著成绩

20.08.2015  10:46

今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先后认定十堰10件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十堰中国驰名商标总量由3件跃升至13件,实现历史性突破,对于提升十堰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十堰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支柱产业建设、坚定推进“品牌强市”的结果,是骨干企业苦练内功、做优做强品牌的结晶,也是工商机关和有关部门精心培育商标品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贡献。

党政推动,凝聚社会合力

党政高度重视,制定政策规划。2012年5月,十堰市市委书记周霁在率市党政代表团赴宜昌、荆门考察县域经济时,专门了解商标发展情况,对十堰名标创建寄予期望,提出要求。2014年1月又作出重要批示:“品牌建设在十堰经济转型升级中尤为重要,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并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强化营销,打造百年老店品牌。”2013年3月,市长张维国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召开全市质量品牌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龙良文专题安排部署质量兴市、品牌强市工作,提出2013—2020年全市商标发展总体规划和要求。副市长张慧莉指导并主持制定商标发展政策文件、工作规划,并参加商标宣传培训,走访重点企业。各县市区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加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有力推动了全市商标品牌建设,激发了企业争创名标的积极性。

完善工作机制,聚合各方力量。为进一步推进品牌强市工作,2014年初,十堰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座谈会,总结商标战略推进情况,听取有关部门和企业意见,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强调抓好政府口、部门口双线考核,促进品牌建设指标落实;抓好驰名商标行政程序认定和司法程序认定双线运作,拓展创建途径;抓好商标培育、创建、应用、保护全面管理,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系列方略和举措,进一步凝聚了部门和企业共识,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推进名标发展的工作合力。

强化推进措施,营造社会氛围。2014年,市政府将“推进品牌强市”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把“品牌强市”工作纳入县市区领导班子年度考评和重点职能工作目标,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重视和加强品牌强市的鲜明导向,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015年,建立“十堰市品牌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市品牌强市工作的规划制定、实施督查、组织协调、上下联动,完善了“政府主导、企业主创、工商主推、部门参与”的商标发展工作机制,加速了全市商标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实施进程。

目标引领,压力倒逼动力

十堰工业基础坚实,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地域特色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建设潜力巨大。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束缚和宣传指导滞后,十堰企业商标品牌意识较为淡薄,注重“做产品”而忽视“做品牌”,特别是对名标创建存在误区、缺乏信心,导致十堰注册商标总量特别是名标数量明显不足,处于全省落后水平,不仅与武汉、宜昌差距悬殊,与襄阳、荆州、黄石的距离也逐渐扩大,与十堰企业实力和产业基础、发展水平极不相称。

经过调研讨论、统一思想,十堰市工商局党委形成高度共识:落后即耻辱,知耻必后勇;差距即潜力,赶超靠拼搏。作为商标工作的主管部门,工商部门要敢于解放思想、自我加压,“跳起来摘桃子”,以挑战性的目标为引领,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驰名商标创建跨越式发展。一手抓基础,打牢商标创建“金字塔”底座;一手抓攻关,把驰名商标创建作为突破口,冲顶摸高,速见成效,加快十堰品牌大市、品牌强市建设步伐。基于此,市工商局在拟订全市商标发展规划时,提出了驰名商标发展倍增目标,将十堰2013—2020年规划的驰名商标数量由原定10件提高到20件以上,并对2014-2015年度驰名商标申报任务按照40件予以下达。

思想引领行动,压力倒逼动力。为落实商标发展规划,市工商局在工商系统层层分解任务、传导压力。市工商局与县市区工商局签订目标责任状,列入“一把手”工程,实行专项考核,定期督办通报,定向检查指导,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力争多培育、多申报、多认定、多储备。集中精兵强将,摸清底数,锁定目标,重点帮扶,精准指导。组织对本地企业商标注册、使用情况全面清理,掌握重点,有序开展工作;建立完善驰名商标创建孵化库,构建“培育、储备、申报”梯次发展格局,对比较成熟的企业先行指导申报,对其他企业则进行培育孵化,做好申报准备;对重点对象专人专班,上门指导,跟踪服务,全力帮助企业争创驰名商标。

经过近3年不懈努力,十堰2012-2013年获得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初战告捷。2014年,十堰申报驰名商标达14件,一年申报量超过历年总和的3倍。坚强的决心和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使原本不可能实现的工作目标变成了现实,为争取认定打下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只有不敢想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只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锁定目标拼搏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商标战略预期目标。

撬动企业,激活创建主体

创建名标、打造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做大做优做强的必由之路,但许多企业不热心、不积极,上门走访不见面,组织培训不参加,动员申报不行动。有的甚至误认为工商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是为了谋取部门利益,本来企业是创建主体的驰名商标创建工作一度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经过深入调研,市工商部门分析企业参与驰名商标创建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认为创建中国驰名商标“难于上青天”,不敢申报;二是认为申报经费过高,不愿申报;三是认为争创名标对企业帮助不大,不必申报。特别是市场经营形势较好的汽车汽配企业,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认为只要产品能得到主机厂认可,无需做市场营销和品牌培育。品牌培育是企业的自主市场行为,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和发挥企业主动性、积极性。为此,市工商局多措并举,撬动、激活企业主体。

广泛宣传引导,消除认识误区。重点向企业宣传商标政策法规和有关知识,让大家了解驰名商标的申报、认定是保护商标专用权的重要途径,而不是行业评先评优;能否得到驰名商标认定的关键要素在于是否“驰名”,即在相关公众中的知晓度等,而不仅仅是该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打破对中国驰名商标的认知误区,增强申报信心。通过广泛宣传,隆昌汽配、荣泽车桥、神农本草、武当动物药业、武当生物医药等成长较快、重视商标宣传和品牌培育的企业在市工商局悉心指导下,勇敢地迈出了申报的关键一步,并且一炮打响,令人振奋。

培养典型,示范撬动。驰田金刚是十堰一家汽车改装企业,经过前期市工商局多方面做工作,于2012年申报并于当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企业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单车售价提高5000至10000元,极大地助推了市场营销和发展壮大,在汽车市场下滑的不利形势下逆势上扬,占据主动。市工商局多次邀请驰田、佳恒等驰名商标企业现身说法、介绍经验,鼓励和支持其他企业勇于创建驰名商标,打造特色品牌,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华昌达、神河汽车、龙王垭、丹江酒业等多家公司迅速启动申请认定工作。

拓展申报途径,降低申报成本。为了解决中介机构代理费用较高、影响企业申报积极性的问题,市工商局积极向国家商标局和省工商局有关领导和商标专家汇报、请教,探讨企业自主申报的途径和具体方法,认真研究已获认定企业档案资料,全面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和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商标专家团队,为辅导企业自主申报做好了准备。在积极引进代理机构介入申报7件的基础上,组织自主申报10件,分别通过商标管理和商标争议两个途径向国家商标局和商评委提出申请,扩大了申报总量,拓宽了申报途径。新获认定的10件驰名商标中,自主申报7件。自主申报虽然大大增加了市工商局的工作量,但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费用,同时也使企业掌握了商标专业知识,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十堰特点的商标创建路径,受到省工商局的充分肯定。

工商主推,倾心指导服务

几年来,全市工商系统以服务企业品牌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不讲条件、不计代价、不畏困难,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天候服务,全力争创中国驰名商标。

地毯式”发动。为了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商标、品牌的氛围,唤醒企业和社会的品牌意识,普及商标知识,三年来,市工商局组织开展大型宣传、展示、培训活动4次,组织专业培训8次,参与宣传培训的企业人员、各部门干部1200余人次。同时,在工商系统开展“市场主体大走访”和“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组织工商干部深入企业宣传商标政策和商标注册、使用、保护知识,宣讲商标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宣传市政府支持商标发展的政策措施,辅导商标申报、使用和保护知识,扩大了社会影响,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保姆式”帮扶。在组织大型集中宣传的基础上,筛选有争创意愿、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重点予以培训指导。2014年7月在组织申报攻坚阶段,组织20家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新《商标法》培训,详细讲解中国驰名商标申请认定的流程及方法,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申报工作方案。在确定申报名单之后,迅速组成工作专班,负责指导帮扶,从申请材料的规格、形式、手续、证据等各个方面指导把关,做好驰名商标受理、转报、推荐工作。各工作专班夜以继日,加班加点,马不停蹄跑企业、赴省进京组织报送材料。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材料和手续,积极协调沟通,各职能部门无缝对接,全程“绿色通道”办理,确保了申报时效。

集群式”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代表了名标创建的最高水平,可谓“皇冠上的明珠”,角逐激烈,认定率低。市工商部门按照“集群式”申报的思路,以大的申报总量争取认定数量,做好“广种薄收”的准备,在“广种”上狠下工夫,深耕细作。广泛动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申报、争创,努力扩大申报总量,以量的积蓄促进质的跨越。2014年累计申报驰名商标17件,这一申报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截至2015年8月,全市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0件,认定成功率达58.8%,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成功有效的。

梯次型”培育。在全力集中突破的同时,统筹抓好后备建设,把创牌意识强、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广的企业作为后续重点培育对象,已将41家企业商标纳入全省驰名商标孵化库,做好跟踪指导服务,不断夯实申报基础,进一步完善了驰名商标“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梯次布局,为全市驰名商标长效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整合资源,助力转型双修

主创与主推共进。在创建驰名商标进程中,既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发挥好企业的主创作用;又切实推进部门联动协作,发挥好政府部门的引领和服务功能。在商标战略实施中,统筹发挥财政、国资委、工商、质监、税务、环保等部门的作用,实现商标品牌创建工作的无缝对接;在申报驰名商标中积极向商标主管部门出具推荐函,推介十堰特色品牌;在冲刺驰名商标认定的关键时刻,副市长张慧莉先后带队赴省工商局、国家工商总局专题汇报,争取上级对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品牌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视与支持,有效推动了驰名商标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市工商局主动加强与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的联络,密切掌握驰名商标申报、审查进程,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税务、食药、质监、农业、环保等部门积极出具企业经营状况、产品质量、环境测评等要素证明,形成打造品牌争创名牌的坚强团队,有效促进了驰名商标认定。十堰同步推进的地理标志商标和湖北省著名商标创建也取得丰硕成果,2014年新申报地理标志商标13件,新注册11件,双双实现倍增目标;新增湖北省著名商标35件,总数达到91件,超额完成年度增量目标。

创建与保护并行。在创建品牌的同时,高度重视商标品牌的运用与保护,把驰名商标作为保护企业品牌、提升企业价值、维护企业权利的有效盾牌,实现品牌保护的核心要义。工作实践中,将商标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监管,综合运用《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运用指导书》、《商标管理提示书》、《商标管理保护警示书》,实现商标品牌管理保护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以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十堰市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为重点,持续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与企业签订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打假”。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案件71件。

品质与品牌兼修。既抓好品牌的打造,更抓好品质的磨砺,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别在创牌成功后,各驰名商标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及时跟进,把创牌作为新的起点,更加注重产品内在品质建设,努力以品质擦亮品牌、以品牌提升品质,真正实现商标兴企、品牌强市的目的。

驰名商标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城市和地区重要的经济名片,是衡量一个地方或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建设的永恒任务。在品牌日益成为驱动经济发展新动力的今天,市工商局有条件、有能力发掘资源潜力、打造品牌强市,更有责任、有义务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市工商局将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初战初胜为新的起点,再鼓干劲,持续发力,加速推进全市商标品牌建设,努力推进十堰制造向十堰创造、十堰产品向十堰品牌转变,全面提升十堰品牌在国内国际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