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载水利扶贫 托起房陵致富

04.08.2015  19:10

                                                                      ---水利部定点水利扶贫湖北房县13年工作纪实

 

(张启龙 徐香娟  孙淑芬)鄂西北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房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山大人稀,闭塞贫瘠,“听水响,望水流,一年四季为水愁”,是上个世纪房陵大地的真实写照。然而多年来,水利事业的积弱积贫,是50万房县人民的心头之殇。 

2002年,房县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被水利部确定为首批水利定点扶贫县,全县水利事业发展的征程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水利项目托起致富的希望 

水之善,因其兼济天下。 

扶危帮困见真情。 

2002年以来,水利部牵头水利扶贫责任单位的规划计划司历届领导,部属综合事业局、水电局、移民局、离退休干部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等水利扶贫成员单位,多次深入房县调研水利工作,先后选派6名优秀干部挂职房县,帮扶水利扶贫。 

他们在徒步考察全县中小型水库和100多处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准确掌握了房县水利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主持修编了《房县10年水利扶贫规划大纲》、《南水北调水土保持项目》等一批水利、水电、水保重点项目规划,为房县水利事业的发展定位方向,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了拓宽水利项目、政策支持渠道,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确定以“五水加科教”为主要内容,为房县水利扶贫指明了方向;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矫勇,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兼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深入房县指导水利扶贫工作,水利部与湖北省水利厅、房县签订了《水利部定点扶贫对口支援房县工作协议》,出台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全省统筹部分给予房县重点支持”和“房县水利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30%”等优惠政策,为房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13年来,水利部支持房县水利项目日益增多,特别是2010年以来的4年里,水利部为加快改变房县落后面貌,破解水利建设资金难题,项目扶持力度进一歩加大,仅2011年,水利部、湖北省水利厅扶持房县水利扶贫项目15个、到位水利扶贫资金达1.8亿元,创扶持项目、资金工作的历史之最。 

越来越多的水利项目,正在源源不断地惠及民生,水利部帮扶3亿元兴建装机7万千瓦的三里坪电站投产发电,年均为房县增加财税收入达1200万元,成为全县财政增收的重点骨干工程。 

这是一串值得镌刻在丰碑上的数字: 

13年来,水利部支持帮扶资金总额达13.6亿元,相当于前几年房县财政收入的总合。 

从2002年到2014年,房县国民生产总值从11.4亿元提高 

到65亿元,增长5.7倍。 

财政收入从7200万元提高到5.5亿元,增长7.6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555元提高到5793元,增长3.7倍。 

13年来,水利部扶贫攻坚,让50万房县人的兴水之梦圆满实现,因水而改善的民生伟绩,令人仰望。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其功勋与厚德却不能不铭记。 

水利建设托起致富的大厦 

水患治,民生安。 

水利兴,百姓富。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守着靠天吃饭的“望天田”,水,曾经是数万农民的心头之殇。房县白鹤镇伏溪村村支书段全冰说,缺水的年月,是一段痛苦的记忆。上个世纪70年代,该村投入所有劳力修建了库容11万方的郭湾大塘水库,这座水库是附近3个村1000多亩农田的“救命水”,可往往到了插秧季节,天大旱,开始闹水荒,村民为抢水、守水差点闹出人命。  

2014年,在水利部的扶持下,郭湾大塘被列入除险加固项目,投入100多万元进行整修,一举解决了农民生活用水、农田灌溉难题。 

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之后,“水源充足、田成方、渠相通、沟相连、路配套、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现代农业景象正在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现实。“现在大旱之年不仅有水用,而且一直流到了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当该村村民再也不用为水发愁时,段全冰感慨地说。 

民生所需之处,都留下了水利部扶贫的足迹。 

13年来,水利部围绕“民生水利”,打造惠农工程体系,在房县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2处,全县30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全部列入国家解困计划,近20万农村群众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地处偏远的房县姚坪乡,农村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当地流传的“半夜起来去抢水,日头当顶水未归,倚门望夫含酸泪,但见桶儿空稀稀”的歌谣,生动再现了姚坪人吃水的艰难。 

为了给山区群众送去“救命”甘泉,水利部扶贫干部多次带领水利技术人员寻找水源,实地论证设计方案,在国家饮水安全项目的带动和湖北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仅用半年时间就解决了全乡3500名特困饮水人口的饮水问题。 

实施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以汪家河、谭家湾、关门山等六大万亩灌区为依托,新修、维修高效节水渠道841公里,配套节水建筑物1020处,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9.4万亩,灌溉保障率由45%提高到85%,项目区年均实现新增粮食达800多万公斤。 

实施减灾避灾项目,确保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3座,完成了马栏河军店段、马栏河军店镇段、平渡河(堰塞湖)等集镇中心河堤116公里,整治塘堰1600余口。 

先后实施“丹治”二期、“长治”八期工程、“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治理小流域48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0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由48%提高到78%。 

河流治理托起致富的梦想 

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碧水河流妆扮生态家园。 

几乎每一个走进房县县城的人,都会为那波光幻影的美丽护城河一一西河陶醉。一泓碧水绕城廓,两岸绿荫惹人醉。在长达55公里的湿地地带,时而可见成群的白鹭、野鸭翩翩起舞,乌语花香为伴、青山秀水相依,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在房县大地上铺展开来。 

生态河流是房县一张靓丽的名片。房县西河治理已成为全省山区县级最大的生态水利工程。 

房县城区防洪河堤,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涉及西河、三道河、马栏河、盘峪河等55公里河段,是鄂西北山区最大的防洪工程,保护军店、红塔、城关、白鹤4个镇20万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多年运行,乱采滥挖河道砂石,沿河两岸污染防治缺失,很多河段曾是有名的“乱河滩、臭水沟”,污染严重,堤防工程垮塌等病险问题突出。 

从2002年至今,在水利部的支持下,房县生态河流治理工程全面展开。完成投资6.3亿元,综合治理贯穿县城腹地的马栏河、西河和三道河48.7公里,绿化美化沿河,打造百里生态景观带,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利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建成后的马栏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先后接待了全国9个省23个市、县政府和兄弟单位的学习考察,被誉为全省乃至全国山区治理生态水利的标杆工程。 

为了把房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打造成为“精品工程”、“亮点工程”,2013年3月,水利部挂职干部吴永强带领县政府办、水务局、水电设计院、水电开发公司的同志先后赴贵阳、长沙、漓江、深圳等地考察学习中小河流治理和管理经验。回来后,结合房县实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将人水和谐、生态堤防的理念融入设计之中,盘峪河军店段治理项目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需两年完成的工程量,成为竹房城镇带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得到了上级和全县干群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在水利部的帮扶下,房县城区中小河流治理形成规模,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项目实施,城区“三废”污染综合治理率达90%以上,全县水域水质达到国家I或II类标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不仅如此,水利部还主动结对房县塘溪、界山、观音堂等6个村为“三个确保”扶贫示范村,帮扶资金1290万元,完善配套村级水利基础设施,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平台。目前,扶贫示范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水利部扶贫成员单位干部职工情系房县特困群众,捐款120万元,资助福利院11所、中小学校11所、特困学生达1100名,特困群众800多人,捐赠农村科普书籍4.5万册,开展智力扶贫。 

因水结缘,因水生情,13年帮扶路,奏响了千里房县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乐章,书写了50万房县人走向致富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座座水源工程润泽大地,一处处甘泉滋养民心。 

这水,心系民生民愿,带来了希望,孕育了梦想。 

水之善,德之广,房县的山川河流,永远铭记。

 

图一:房县城区生态河流治理工程

 

图二:山青水绿

 

图三:完善配套的水利基础设施

 

图四:汪家河万亩灌区一景 

图五:水土治理项目

  图六:自来水流进家门口

 

  图七:扶贫新村换新貌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