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未让座者也是应有文明素养

04.07.2016  22:27

  范子军

  7月2日上午10点左右在中绿广场开往合肥南站的11路公交车上。一个老人,对着一个独自坐在座位上的小朋友要求他让座。他对小朋友说:你要让着我,我是老年人,边说还边掏出了老年卡,小孩子就要给老人让座!小朋友生病了,感冒难受,一直在咳嗽,没有说话。然后这个老人看小朋友没让座就冲着他咄咄逼人。当时孩子的母亲被这个老人的辱骂气得直抖,然后说要下车!老人听到了就说:你们快滚下车吧,像你们这样不知道尊敬老人的快点滚吧。(7月3日《安徽商报》)

  小朋友身体有恙没让座,却遭到老人一顿辱骂,且不说孩子心里有多委屈、受伤,就是围观者耳闻目睹此情此景,心里也会感到很不是滋味。即便是孩子身体没啥不舒服的地方,没让座虽然可能显得不怎么懂得敬老、孝老,有必要如此粗暴相向吗?这种不文明的“逼让座”能够逼出文明风尚吗?

  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公交等场所自觉、主动给老弱病残幼让座,是社会倡导的文明素养。但当事人的座位权理应受到尊重,这显然是讨论让座与否的基本前提,让座暴力不是文明社会应有现象。

  一段时期以来,由让座引发的矛盾、冲突和争议时有发生,破口大骂、大打出手、强坐大腿等现象,委实让人大跌眼镜。有的确实存在当事人姿态不够高的问题,也有的则纯属误会所致,粗暴“求让座”老人也几乎无一例外受到批评甚至谴责,但类似的尴尬情形却依旧在现实中不时上演。

  我们当然不能简单、武断甚或戴着有色眼镜去认定“坏人变老了”或者“老人变坏了”,老年群体尤其是身体虚弱、行动不便的老人,其座位诉求无疑应该得到正视、尊重和积极回应,但极少数老年人显然也有必要对自己强索让座的行为做出自我检讨,包容不让座者也是应有文明素养。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老年人集体倡议,或错开交通高峰期上街,或给年轻人让座,显露出对年轻群体的理解、关爱之心,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响,虽说我们同样不能强求其成为一种常态,而应充分尊重出行自由权利,但由此释放的正能量无疑启示我们,各方相向而行,相互包容理解,文明才会成为温馨你我的社会时尚。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