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3282公里“扶贫公路”助力贫困地区发展

27.05.2014  13:54

    新华网武汉5月27日电(胡诚、石斌、高斌、潘庆芳)20.8万公里,这是个什么概念?它的长度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5圈!20.8万公里,这是目前湖北省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数,除恩施州外,目前该省100%的建制村已通达沥青水泥路。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已成为湖北广大农村的“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湖北省红安县村民张兴旺一家过得忙碌而又开心。因为到天台山等旅游景点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张兴旺家的“农家乐”饭庄每天接待游客爆满,全家人应接不暇,三天下来,张兴旺一家赚得盆满钵满。

    靠越来越火爆的乡村旅游赚钱的不仅仅是张兴旺一家,据湖北省黄冈市旅游部门介绍,今年“五一”期间,该市乡村旅游出现井喷局面。来自武汉以及周边城市的游客纷至沓来,“品尝农家美食、体验农家生活”,自助游、自驾游成为乡村旅游的主力军。

    因为游客扎堆,堵车、吃饭排队等位等都市生活现象在偏僻的山乡也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在麻城龟峰山、罗田天堂寨、英山桃花冲、红安天台山等景区,每天涌入数万游客,乡村公路沿线停车数里,十分壮观。大量游客所产生的巨大消费,带动该市2000多家农家乐、休闲农庄全线飘红。

    湖北省乡村旅游的井喷式发展,得益于该省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四大贫困片区交通状况的迅速改善。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湖北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发展的重中之重,连续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前3年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42062公里,占前三年目标任务的120%。目前,湖北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20.8万公里;所有县城已通达二级公路,所有建制村已通公路;除恩施州外,100%的建制村通达沥青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客车、100%的乡镇渡口达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路网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优化,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效果进一步增强,有效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县域经济发展。

    湖北四角山峦林立、河谷遍布,东北有大别山、西北有秦巴山、西南有武陵山、东南有幕阜山。多年来,受地形复杂和交通不便的制约,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平原地区,成为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

    近年来,湖北坚持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交通扶贫开发紧密结合,把农村公路建设主战场逐步转移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尤习贵介绍,十八大后,交通运输部编制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确立了湖北省大别山、秦巴山、武陵山三个国家级交通扶贫开发片区,在此基础上,湖北又自我加压,把幕阜山纳入到省级扶贫开发片区规划。

    近年来,随着交通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湖北以特色兴路,着力打造了大别山“红色旅游路”、秦巴山“环库生态路”、武陵山“清江画廊路”和幕阜山“休闲旅游路”等4条特色扶贫路共计3282公里,山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大别山区为例,政府全额投资建成了全长459公里、贯穿7个县市(其中5个为国家级贫困县)、惠及23个乡镇、230万人民群众的大别山红色旅游路,不仅优化了大别山区路网布局,形成了从行政村到乡镇、从乡镇到高速公路“一小时交通圈”,对于开发大别山旅游资源、推动革命老区人民致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别山地区的黄冈市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农民群众行路难、乘车难、过渡难问题得到根本改善,贫困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为湖北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交通运输保障。

    (责任编辑 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