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17年副教授终因课上得好而“转正”

23.01.2015  17:47

    这个学期末,湖北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果出炉,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赵柏树再次被评优秀。从2000年至今的30次参评中,他已是第27次获优,这在该校非常罕见。
    就在上月,在我省高校首次推行的职称分类评审中,当了17年副教授的赵柏树正式成为一名“教学为主”型教授。他欣喜之余也很淡然:“我希望‘转正’,但是并不刻意追求。排在第一位的,还是把学生教好。”

万分之一与百分之百

    赵柏树上课从来不点名,但每次学生都会主动到课,还抢坐前排。他喜欢边讲边板书,与学生问答互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专业课程的内容原本有点抽象、枯燥,他却讲得深入浅出。本学期,湖大评选“学子心中的魅力教师”,他高票当选。
    从教30年,赵柏树始终抱着这样的理念:“每个学生只是学校上万学生中的一员,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有着很大的期待。做老师的,要对得起这份期待。”
    前几年,学院年轻教师读博深造,师资不够,赵柏树一个人承担了200多名学生的《模拟电路》理论教学和实验指导工作。虽然重复上课、工作量很大,他仍坚持检查每名学生的实验步骤,及时指出其中的问题。
    大三学生小谢是班里的尖子生。大二时生病住院,落下一个多月的课程,赵柏树专门为她补了三四次课。在期末考试中,小谢考了全班第二,她和父母都很感激赵老师,第二学期返校时,用蛇皮口袋装了两大袋小白菜送来,为了保鲜,根和土都还在。赵柏树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十分感动:“这些菜整整吃了半个月,比任何其他物质上的东西都更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这不只是来自学生的反馈,还能体会到家长的一份心意。”

17年并未刻意追求“转正”

    1998年,赵柏树评上副教授。17年来,他一心扑在本科教学上,而相对来说,科研论文不比其他老师突出,因此一直没评正教授。
    不过,赵柏树从不为了职称评定而忽视教学,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家人也很支持。他说:“我夫人、孩子的收入都比我高,教授的待遇并不是我们的追求。相反,学生对我很好,家里人都很欣慰。”
    去年6月,临近期末,赵柏树身体不适,医生要求他赶紧住院,他却坚持教完最后一堂课,才入院治疗。学生们得知后,送给他一块写满真诚祝福的展板。师生之间的爱,抚慰了他的心。
    此次,赵柏树当上了正教授。他感到欣慰,也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能评上,并且在教学型教授中排名前列,说明学校和省里认可我,我的功夫没有白费,这是一件好事。不过,我没有刻意追求。”
倒是他的学生们乐坏了,纷纷发来祝贺短信。他笑言:“学生们比我还高兴。”

“不希望我的例子产生副作用”

    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处负责人认为,赵柏树评上“教学为主”型教授实至名归,也能鼓舞长期潜心教学的一线教师。
    “教授不教书、教书的难评教授”现象,在高校长期存在。赵柏树说,学校的中心工作应该是教学,在做好教学的前提下搞好科研,而不能为了科研去敷衍教学。大学教师职称评定与论文篇数硬性挂钩,甚至有人为此买论文发表。“论文压力把教师引到不正常的方向,这非常不好。”“但是,我也不希望我的例子产生副作用,导致对教师科研的否定。”在赵柏树看来,科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单纯强调教学的教授也是“瘸腿”的,不能因为教学型教授的新政出台,就走向忽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另一个极端。接下来几年,他除了教好书,还计划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突破。【作者:韩晓玲 舒娟 吴珊】

    媒体报道链接: http://news.163.com/15/0122/16/AGIUVUTN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