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破解事多人少之难题

01.04.2015  19:40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日电 (董玉明)利川是湖北的“西大门”,与重庆四县两区交界,既是人口大市,也是旅游大市,国土面积4607平方千米,辖7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2个开发区、575个行政村,总人口94万,保障老百姓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重大。

  目前利川市涉及“四品一械”(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有13000多家。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14年4月26日重组成立后,各项工作在新常态下顺利运行,但是,事多人少是该局目前最大的困难,面对这一困难,该局积极进取,探索出诸多监管亮点。

   1122模式”覆盖“四品一械

  该局按照“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的理念,探索出“1122”监管工作模式,即:一名班子成员,分管一个股室,带领两名稽查队员,负责两个乡镇(办事处)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各分管领导和相关股室根据自身的职能职责和业务情况,在局党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分工合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了全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监管全覆盖。

   “2+3工作法”充足“基层底气

  利川地处武陵山区,高山深壑纵横交错,人口居住分散。食品药品基层监管力量不足,是目前系统最大的困难,多数乡镇常驻人口均在5万人以上,一般的乡镇只有3名监管人员,稍大一点的乡镇也只有4名监管人员,加之执法装备短缺,执法车辆尚未配备等困难。该局在全系统推行“2+3工作法”,即: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股室工作人员和稽查执法人员每周至少2天到14个基层监管所开展监管工作,3天在局机关处理日常事务。系统机关和稽查大队共有40余人,每周将有100人(次)到基层工作,充实了基层监管力量,使基层监管工作“底气十足”。

   “5+2措施”坚守“前沿阵地

  食品药品安全不安全,关键看前沿,农村是食品药品的主要来源地,这个前沿阵地守不住,老百姓的饮食用药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纵观各乡镇(办事处)的监管力量,巨大的工作量和监管面让各乡镇(办事处)各食药监所几多无赖。就汪营镇而言,辖区内有9万多人,仅有3名监管人员,所长谭树成说:“为了守住阵地,我们不得不采取‘5+2’、‘白+黑’的工作措施,走访监管对象”。都亭、东城、柏杨坝、谋道等乡镇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为了才能保住自己的‘盐罐不生蛆’,‘5+2’,‘白+黑’是我们守住前沿阵地的最好办法。”柏杨坝镇食药监所段胜礼说。

   一张网格”兜住“监管盲区

  该局清醒地看到,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仍然存于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在食品领域,小作坊点多面广,“流动餐车”队伍庞大,流通经营秩序不规范,生产加工环节假冒伪劣问题突出,农村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建筑工地、民办幼儿园等食品安全风险大;在药品领域,乡村药店、私人诊所、村卫生室成为假劣药品流入的主渠道,逢集摆地摊卖药、走村串乡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容忽视。该局稽查大队大队长左宝华说:“对此,我们采取以社会服务管理网络为平台,以信息系统为运行依托,建立和完善了市、乡镇(办事处)、村(社区)三级网格的食品药品安全服务管理网格体系。将所辖区域划片、分格,实现格格相通、片片互连。各村民小组(社区)配备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宣传员,构建了全覆盖的食品药品安全服务管理网络。

   局所联姻”给力“社区士气

  食品药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主要在城区,都亭、东城办事处境内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少于8000户,两个食药监所的工作人员还不足10人,无法担当如此重负,整个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对此,该局采取“局所联姻”措施,给力辖区内社区监管力量不足的薄弱环节,即:局机关7个股室和7个稽查中队,包片联系16个社区,与食药监所一起驻点负责社区内“四品一械”的日常监管。“自开展局所联姻工作办法以来,给我们鼓舞了士气,我们才真正摸清辖区内的监管底数,才理清‘四品一械’的监管头绪。”都亭食药监所夏维高说。

   对口帮扶”助力“企业腾飞

  “全市食品药品基地建设和生产经营GDP可达到30多亿元,积极支持、着力培植食品药品产业是我们的工作重心之一。”副局长马晓军说。该局采取“对口帮扶”措施,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其中,药品中队结对帮扶14家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中队对口帮扶13家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流通中队结对帮扶市内所有1000m2及以上超市和批零兼营的总代理、总经销企业,餐保化中队结对帮扶市内的大型酒店、大型餐饮单位和市直一至五中和市民族中学、市职校、铜锣坝中学等单位。目前,此项工作进展有序。(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