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照亮大城崛起——武汉创建文明城市纪实

24.12.2014  19:49

    图为:19日,武汉市东西湖柏泉府河生态湿地,数以万计的候鸟在此栖息。随着环境改善,大量野生鸟类到武汉湿地越冬。(记者 倪娜 摄)

  每天清晨,59岁的陈顺平都会拿着相机出门,逛大街、穿小巷。他是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居民,也是一名志愿者,喜欢用镜头捕捉江城好人的笑脸。

  12日,在百步亭一居委会,手工饺子志愿服务队为一名退休教师送上热气腾腾的饺子,庆祝她的生日。这位老师罹患老年痴呆,多年无法自理。看到志愿者上门,老人露出笑容。在饺子喂到老人口中时,陈顺平迅速按下了快门。

  公交车上让座的年轻小伙、为贫困户送冬衣的志愿者、给空巢老人做饭的爱心人……看到相机里越来越多的笑容,陈顺平觉得,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文明气息日渐浓郁。

  今年,武汉硬实力——经济总量将突破万亿元之际,提升软实力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同时打响。很多市民说,通过文明创建,江城整体面貌变了模样。

   潜移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文明创建的精神引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武汉市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干部积极带头,百姓广泛参与。“第一项议程,请默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10月14日,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部署大会上,在手机信号屏蔽的会场内,400余名领导干部现场测评。此举,是为督促领导干部带头学习。

  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已融入三镇街头巷尾。从党政机关到大中小学、幼儿园,从车站、码头、机场、广场公园、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到建筑围挡、城市大屏幕、楼宇电视和公共宣传栏等各类载体,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实现“300米内放眼可见”。

  全市1100个文明单位开展“进社区包门栋”活动,面向30万户居民宣传核心价值观。实施“百团千场”文艺演出,将美德故事、身边好人,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形式表演出来。

  80岁的市民张锦江受到感染,专门创作了《核心价值观之歌》:“富强民主是首要,文明和谐有礼貌。自由平等真幸福,公正法治见实效。爱国敬业心向党,诚信友善常微笑。社会主义价值观,每位市民须记牢。”经谱曲后,这首歌在社区广泛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