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创业]由代理到自建品牌 返乡耕耘成种粮大户

10.09.2015  19:17

 

天海龙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文元(右)和农技师李圣祥察看蔬菜大棚

(记者鲁腾 童湛 实习生熊晋康)人勤春来早,正月初五,天门市天海龙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文元和农技师李圣祥正在蔬菜大棚基地忙碌。而初春暖阳下,大棚外的2000多亩稻鳅共生种植基地“晒着太阳”。

彭文元,今年48岁,天门麻洋人。2012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彭文元回乡成立天海龙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00亩,全年售粮5055吨;2013年,流转土地10188亩,售粮8659.5吨,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销售大户”称号;2014年,当选天门市“创业明星”。

谈起回乡创业的初衷,彭文元表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看到如今很多田地抛荒,就想利用在外积累的资金回乡创业,盘活土地。

稻鳅共生种植基地

利用有机食品代理销售的经验,彭文元选择有机产品种植、养殖为创业的突破点。“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全程采用有机种植模式,这是前提。

采用稻鳅共生生态种植,刨去种子、农药、肥料、人工等成本,每亩地比之前多赚近2000元。”不过,彭文元表示,一样是种田,天海龙的雇员比周边田地农民明显忙碌得多,不能打农药,不使用化肥,让这里仿佛一下回到了“原始农耕社会”。

付出终有回报,2014年,合作社送展的“天海龙一号”大米,相继在第11届中国武汉农博会和第15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捧回金奖,产品也顺利的进入各大商超、酒店,销售喜人。

不过也有让彭文元头疼的时候,那就是每年插秧时,劳动力的匮乏。“用工高峰期时,要200多人,但现在农村多是留守的妇女和老人,懂技术的人太少了。

3000平方米智能育秧大棚

现在,合作社现有社员267人,常年聘用就业人员56人,流转土地18818亩,社员入股土地3300亩。有农业生产加工设备68台,大型农业机械10台。建成2000多亩稻鳅共生基地,3000平方米智能育秧大棚和一栋两层6800平方米的绿色食品加工厂。

绿色农业投资大,回报慢,需要耐心。但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聚焦农业现代化给予了彭文元极大的信心。2015年,彭文元想将稻鳅共生种植基地扩展至3000亩,并与华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共同研究有无土栽培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蔬菜农业。

在此基础上, 彭文元还想将合作社发展为一家集绿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企业,现在生态农业园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彭文元表示,生态农业园建成后可为周边村民提供160多个工作岗位,“打工可以挣钱,土地流转也有收入,这也算是我为家乡做的一点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