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直陈国内交响乐团“两大通病”

14.09.2015  16:07

(长江日报 记者黄征)上月中下旬,武汉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新加坡籍指挥家刘鹏受邀前往德国和波兰,执棒指挥了两家国外著名交响乐团的3场演出。昨日,刚回汉不久的刘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和国外相比,中国很多交响乐团并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没有坚持统一的艺术标准。

刘鹏介绍,我国已有40多家交响乐团,但水平参差不齐。交响乐团的音乐季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中国能坚持做音乐季的乐团不到10家,其中规范的只有中国爱乐、上海爱乐、武汉爱乐等四五家。其他一些团仅仅挂着音乐季的名头,甚至为了上级指示或经济利益,经常为各种庆典、剪彩、婚宴等演奏。这些都不是交响乐团的发展方向。

还有的乐团高薪聘请名指挥,有的指挥则同时兼任几个团的音乐总监,在演奏员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突击排几天高难度曲目,再去其他团排。

交响乐是沉淀时间的艺术,不是花架子,要慢慢雕刻。交响乐团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不是为了‘销售’这个城市,更不是工具,应该以公认的艺术标准来打造。”刘鹏说。

国内交响乐团成员的水平和素养,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刘鹏说,国内除了少数几个团每年比较有规律地、系统地与外国独奏家合作,有的团都是请关系好的朋友、音乐学院的老师等,“这种演出是自编自导自演,对乐团来说没有任何提高的价值”。

武汉爱乐成立11年来,从各大音乐学院招聘了不少新团员。刘鹏表示,现在的音乐教育质量不是“一般”,而是“很差”,应聘者考试时,一首曲子连标准的节奏、音准、力度都达不到,稍微好一点的进团后,要花大量时间重新打基础。

近几年,在各种国际音乐大赛上拿奖的中国人越来越少,刘鹏认为,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教育质量的问题。音乐学院的留校生大都能力较弱,学校也多年不引进优秀教师,或者招一些有关系的“海归”。

一个乐团没有好的乐手,提高水平是很难的。很多艺术院校就冲着一个‘钱’字,现在有利益,如果不改变,若干年后,中国的艺术人才会有一个大的滑坡。”刘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