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工商局分类“问题清单”着力推进行评整改

28.07.2014  10:08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开展以来,天门市工商局通过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以及在全系统进行自查自纠,共收集整理问题35条。该局对收集整理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在各科室、各单位提出整改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别的“问题清单”制定了全局的整改措施。

      针对服务发展类的问题。 一是市局不断加强服务理念教育,在全系统大力凝聚“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监管促和谐、服务促发展”、“把市场主体当主人、把办事人当亲人”的理念,推进亲民工商建设;二是深入推行优质服务、短信提示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个性化服务举措,实施行政提速工程。三是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出台制定服务措施,实施扶优做强工程。将工商部门全部行政审批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职能向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权限授权到位。严格执行市政府“两集中、两到位”规定,以政务公开透明化、行政审批便捷化、电子政务现代化、办事程序简约化、窗口服务标准化、服务态度规范化、问题整改快速化、队伍建设廉洁化为标准,不断深化政务提速提效。四是通过构建一个商标保护网络,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品牌发展工程”。五是实施“市场活农、品牌富农、订单兴农、政策助农、扶贫帮农”五大战略,落实“帮农富民”工程;六是各单位于7、8月要走访地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沟通交流,保持经常性联系,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针对市场监管类问题。 一是加大对无照经营的查处力度,依法取缔无照经营,各工商所加大对农资、农机等涉农商品监管力度,及时提醒经营者要将快过期的商品及时下架和退市。二是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三无”产品、传销的打击力度,取缔传销窝点,驱散传销人员,查处取缔黑网吧。如有商业贿赂举报,要集中力量查处。三是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对重点区域、重点经营户加大巡查频次,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行为。四是加大商品检测力度。各工商所组织对辖区与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商品、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商品,诚信度不高的经营者经营的商品进行摸底,制定商品监测计划,由市局统一组织进行全面监测。五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商品监测的信息实行资源共享。对不合格商品同批次、同生产厂家的经营者,各工商所要组织查处,对不合格商品及时下架下柜。六是加大对广告案件和合同案件的查处力度。重点加强对房地产相关广告的监测,对违法广告加大处罚力度。对房地产合同实施备案管理。对房地产合同违法行为重点查处。七是积极与各部门联系,将联席会议制度化。形成市场监管合力,确保市场监管不越位也不缺位。对不属于职能范围的,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通报,并对群众提出超出本部门职责的问题进行解释。

      针对消费维权类问题。 一是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箱、网上留言、受理举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畅通与拓宽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件投诉举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是加大消费维权案件转化力度。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案件及时向辖区办案单位进行通报。办案单位必须对通报案件进行全面调查,对是否立案说明理由。确保案件转化率达到40%以上。三是积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提出消费警示。对消费者投诉举报比较突出、问题比较集中的商品或服务提出预警。对监测中不合格的商品、假冒伪劣商品典型案件进行公示。极大震慑违法,警示消费。

      针对自身建设类问题。 一是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奖惩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委“六条禁令”,狠刹“四风”。以监察室、督察队为主,由局领导轮流带队,对系统各单位和干部的工作情况,纪律执行、行政处罚、搭车收费、公车管理、着装纪律、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环境卫生、中心工作、廉洁行政等情况进行明查暗访。二是加强公车管理,确保公车公用。对系统车辆实行统一管理,规范车辆使用和保管。建立和完善车辆使用台账制度,系统所有车辆的使用,必须建立派车单或台账制度。每一个用车单位,对每一台车辆每次的用车要有详细的记录。用车人、出车人、公里数、用车事由等都要在派车单或在用车台账上载明。系统所有车辆,从四月开始,在双休日,节假日,实行集中封存管理。车辆封存期间,用车单位确因工作需要动用车辆的,可向市局后勤中心申请,由分管局长批准后,后勤中心开出双休日、节假日因工用车派车单,方可用车。三是严格审批,规范公务接待。制定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对公务接待实行审批制。对公务接待进行严格限制,由办公室进行归口管理,后勤中心承办,克服公务接待的随意性。

      为防止在行评过程中出现上面热、下面冷,工作应付不深入,整改不彻底现象发生,天门市局行评办加大了巡查检查力度。每周由一名党委班子成员带队,进行不打招呼的明查暗访,走访所在地的各类市场主体和党政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一线的工商干部,真实了解市场主体的期盼、对工商部门在行评过程中的整改行为是否满意、查看各单位的行评整改记录及各项工作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