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创新举措出实招推进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8.12.2014  16:15

(刘文星 张火彪)黄梅县今年冬建工作主要以农村“五个一”工程为重点,以镇、村两级为主体,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兼顾,讲求实效,坚持做到与“三万”活动相结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整改落实相结合、与办理人大、政协议提案相结合,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已动工276处,完成土石方301万方,上机械249台(套),劳力6450人,投入资金3531.73万元,占总体进度70.6%。 

用改革的办法  “五轮驱动”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该县力戒过去抓“农建”的传统方式方法,创新思路,由过去单一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向统筹城乡设施配套发展转变、由过去注重农村基础建设向农业综合发展能力转变。在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上,县委书记余建堂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改革的办法谋思路、用市场的手段筹资金、以务实的作风保目标,用县、乡镇、村、组、户‘五轮驱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按照实际该县制定了冬春“农建”计划:一是县级狠抓华阳河分蓄洪区圩堤、小农水重点县、大型港道整治等8大民生水利工程;二是乡(镇)、村完成382处港渠道、塘堰的清淤,小型水利设施的维修、维护;三是组、户以投工投劳为主,贯通水利设施“毛细血管”,达到农村水系引得进、灌得上、排得出、水流畅。 

用市场的手段  “五举带动”筹措资金,破解“农建”投入难题。黄梅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以实干赢得上级支持,全县水利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度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两年国家投入资金达1.5亿以上;二是实施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引导种植大户、种植能手投入资金建水利设施。由于种植规模扩大,农民增收有保障,今年种植大户投入水利设施建设近500万元;三是营造引资氛围,把本地外出创业致富的老板请进来,共谋发展大计,争取“能人”捐资近2000万元建水利设施;四是借鉴近几年筹资的成功经验,整合资金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同时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在今冬水利建设上,县委、县政府拿出530万元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重点村等建设方面进行奖补;五是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建水利设施,对一些机械操作不便的小型水利设施,诸如田间水系疏通等组织农村剩余劳力进行施工。该县蔡山镇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聚集民智抓建设,分区作战保实施,整体推进见实效”的总体要求,在注重港道疏浚、泵站改造、涵闸维修等水利设施建设同时,把畅通“毛细血管”作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实事来抓。截至目前,该镇完成工程75处。其中完成83.6千米的港道疏浚、维修泵站23座;村级农渠清淤269条。 

以务实的作风  “五制联动”,确保“农建”目标实现。务实的工作作风是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因此,他们把工作重点前移,推行“五制联动”:一是实行副县级以上干部包乡(镇)负责制,把副县级以上干部分别派驻到乡(镇)指导和督办的“农建”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工作格局;二是以乡(镇)、村为主体,乡镇党政干部包项目负责制,做到每一项工程有一名乡(镇)班子成员包保;三是实行“农建”任务完成“销号制”,乡镇、村干部包保到建设工地,完成一处、验收一处、销号一处;四是对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实行重点督查制,实行每半个月督办一次,并把督办情况给予通报、每月结账一次,把好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关;五是专班验收,实行“以奖代补”奖励制,计划任务完成后,以乡(镇)写出验收申请,由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组织专班实地验收,坚持奖优罚劣,奖惩兑现。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