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时期人类生存指南

07.02.2016  04:37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冰川时期

  冰川时期,准确地说应该叫大冰期(Ice Age),是指地球大气和地表长期低温导致极地和山地冰盖大幅扩展甚至覆盖整个大陆的时期。两次大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称为大间冰期。每个大冰期持续时间短则数千万年,长则数亿年,如此长的时间段内一直保持低温显然非常费电,于是在每个大冰期内部其实分为若干冰期(glacial period、glacials或glaciations)和间冰期(interglacials),位于大冰期内的冰期和间冰期(注意,这里没有“大”)每隔几万年或几十万年便可轮回一次。

  从地球出现至今至少经历过5次大冰期,而我们现在正处于258万年前到现在的第四季大冰期中(注意,第四季大冰期就是第五次)。但是幸运的是,1.1万年前开始了一段间冰期,所以你才能把滑雪当成休闲运动而不是必备技能。但是处于冰期中的我们的祖先就没有那么好命了。

  

 

  △猛犸可以作为冰川时期动物的典型形象

  冰期到底有多冷

  上一次冰期时冰川几乎覆盖了整个北半球。我国海岸线下降到低于今海平面110-150米左右 , 东海几乎消失。估计当时的年平均气温约比现在要低10摄氏度。跟那个时期相比,这次所谓的霸王级寒潮大概只能算小钻风。对以上画面没有概念的同淆请参考科幻巨片《后天》的某些场景。

  

 

  虽然回到那个时代拍纪录片可能都活不过两集,但我们的祖先可比我们现在厉害多了。他们不仅活了下来,还顺便干掉了自己的一票亲戚(如尼安德特人)并顺势吃光了一些动物,总之,早早就展现了万物之灵的王霸之气。

  所以你最好了解祖先是如何生活的。

  冰河时期衣食住行

  吃饱穿暖是每个人的最低生存要求。为了吃得到肉,我们的祖先早早就发明了称手的兵器。考古学家在原始的作坊中发掘出了大量石制刮刀刻刀等工具,就是在这里他们制造了远古的屠杀神器,弓箭和梭镖。这让他们捕猎大型动物成为可能。

  

 

  为了吃得简单些,他们也学会了剥皮去骨对猎物进行粗加工。最重要的是,为了避免卫生问题和改善口感,他们学会了制作熟食。别以为这时候你多年的烧烤经验就能够派上用场了。在他们眼里,你太糙了。他们会把食物和灼热的圆石一同抛入水坑中 , 再加上各种树莓,橡树果及草类等进行烹饪,明显比你的烤串更有营养。为避免猎杀物较多时造成浪费 ,他们还会把肉保存在寒冷的洞穴里。这一点似乎比我们的冰箱更有优势。

  为了穿得更好,大约在二万三千年前的法国西南部首次出现了针。针的出现使皮革可以经过切割后重新组合,更加贴合人类的体型,也意味着这个时期的衣服更加轻便保暖。发掘出的一些雕像和壁画也显示出, 这一时期的人们已经能够制作相当精美的束腰衣,大髦,有领子袖口的上衣和靴子。在这个每个人都穿貂而且是个人剪裁的年代,祖先们似乎也并不担心没有外卖。

  

 

  △多年以后,人类终于发展出了各种貂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学会用木头,骨架,石头和兽皮搭建住处。伊利诺大学的考古学家在乌克兰的一个遗址中发现了一个建于15000年前的村庄,村庄里的居所共耗费了一百四十九头猛犸的骨头。每间居所室内跨度自3.6米至6米不等,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0-30平米。他们可不只是会搭建而已。为了抵抗严寒,欧洲的克罗马努人会把聚居地选在避风的岩壁南面。这样既可以利用岩壁遮挡严酷的风雪,又不会遮挡宝贵的阳光。

  为了让室内更加舒适,他们还会先把圆石加热 , 然后将其铺到室内冰冷的泥地上。地面被融化后原石就嵌入地面中,可以隔绝冰冷的地面。当然,如果能铺上一层木板和兽皮就更好了,这一点可以由你穿越过去后提醒他们,当然也可能人家早就会了。但是,你们这些拿着说明书都搭不起帐篷的人可能永远都学不会祖先们的建筑技巧。

  吃饱穿暖之外,他们还做了什么

  考古学家曾在莫斯科附近发掘出的一个约二万年前的坟墓 ,墓主人为一名男性,但其所穿的衣服上饰有二千颗象牙珠。其随葬品包括象牙标枪、更多的象牙珠和脚镯。显然这种规模的随葬品不可能是一个家族可以提供的。除了证明大量猛犸象惨遭荼毒之外,还说明了三件事,第一,两万年前已经有比较复杂的社会结构;第二,此时的生产资料已经有一定冗余以支撑工艺品的制造;第三,两万年前就已经有高富帅了。

  此外,考古学家还在俄罗斯平原挖出过波罗的海的琥珀,地中海的贝壳。这也足以证明,早在我们想象之外,我们的祖先就早已奠定了现代全球贸易的雏形。

  于是你看,以洞狮剑齿虎穴居熊为邻的祖先们,不仅在冰川时代生存了下来,顺便还发展了技术和文化。他们尚且能够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你有什么理由不出门陪女朋友买买买?

  毕竟,你们不像没有女朋友的壹读君(微信:yiduiread)一样有资格在家蹲着。

  参考资料:

  《冰河时代后期人类状况》,黄志强,章智源 译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

  《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竺可桢

  《欧亚大陆的黄土带与旧石器早期人类活动》,杨晓燕,刘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