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 激发农户创业热情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28.05.2018  15:51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村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流通和休闲农业建设。2018年4月,湖北专员办对湖北省2017年中央财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助政策开展了绩效评价,工作组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湖北省该项政策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冷库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激发了农户创业热情,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涌现出一些好的范例。

范例一:储藏高山蔬菜造福大山深处

某合作社高山蔬菜基地位于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的山地,距离县城走山路有4个多小时车程。该高山蔬菜基地成立于2007年,系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创业,利用独特的高山气候和充足的日照,进行“冬菜夏种”及秋冬菜提前栽培。2017年该合作社投资200多万元兴建5座冷库,申请并获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助50万元。利用冷藏库可极大地延长蔬菜的储藏时间,便于长途运输销售;也可利冷藏储备错峰上市,避开价格低谷。该合作社流转了2000多亩耕地进行蔬菜种植,还带动当地农户利用周边2000多亩土地进行蔬菜种植。旺季采摘时雇佣农业工人可达150人以上,每人每天工资标准为120-200元不等。2017年该合作社总收入1656万元,发放雇佣工资15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范例二:保鲜高档蔬菜带动家乡发展

某市一位农户原外出务工,在上海的菜市场卖菜。卖菜过程中发现了种植高档蔬菜的商机,经多方考察后决定回乡创业,开办了蔬菜合作社种植广东菜心、台湾豌豆等高附加值蔬菜。该合作社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购置补助、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多项中央惠农政策,流转集中了公路附近村镇1300亩耕地,以每亩每年750元的价格租种,有效利用了因村民外出务工而闲置的耕地。同时开辟沼气池,利用沼液生态施肥,沼气则供给附近农户免费使用。当地农村劳动力在土地流转后,加入合作社成为农业工人。为满足用工需要,该合作社还从贵州聘请大量人员来当地务工。

2017年该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兴建冷库、钢构棚库等设施,申请并获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助24.1万元,用于补助修建3座不同规格、功能的蔬菜储藏库。台湾豌豆对保鲜要求高,必须及时进行预冷才可保鲜并运输。在储藏库等一系列冷链运输配套设备建成后,合作社在2018年年初试种了130亩,使用上述设施预冷后,以保鲜盒(10斤装)空运至广东销售,售价可由原来的每盒70元增加到140元。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范例三:积极自建冷库节省冷藏费用

某农户原为运输蔬菜的货车司机,外出务工了解到市场行情后决定回乡创业,种植药材、蔬菜并收购周边农户药材、蔬菜打包、运输销售。该农户流转了当地100多亩土地进行药材、蔬菜种植,服务范围覆盖周边5个村400多户农户的 800多亩药材、蔬菜生产。旺季时该农户可雇佣周边及外地农民100多人,人均工资180-200元/天(高山作业工资较高),有效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2017年该农户投资29万元兴建1座储藏冷库,冷库项目于12月13日动工,12月25日即告完工,前后仅耗时13天。该农户申请并于2018年1月获得补助资金10万元。如此高效地完成项目建设,主要是补助政策契合了农户的实际需求。在未修建冷藏库前,该合作社需要租用其他地方冷库进行蔬菜储藏。往年冷库租金为130元/吨,每年2000多吨蔬菜,修建冷库后合作社每年至少减少26万元的冷藏费用。加上当地农业局积极配合,及时审批、验收、拨款,保障农户按期完工即可获补助。都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建设的积极性。

湖北省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助政策的效果较好,主要是做好了以下两点:首先是政策对路,小型冷藏库通风库烘干房等产地初加工设施契合了现阶段农村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调动了农村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其次,是政策执行及时,有效发挥了政策的效用,激励了项目实施主体创业创新。希望接下来的一年,湖北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能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进一步充分发挥财政补助撬动民间投资的“杠杆效应”,切实振兴农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