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诗人打动人心的力量在哪

20.01.2015  10:27

        湖北钟祥横店村农妇余秀华火了,她16年来写了两千多首诗歌,忽然红遍社交网络,她也因此获誉无数。(本报昨日A17版)

        有人说,余秀华的红,是源于社交网络的集中传播,尤其是网络上贴出的种种“脑瘫女诗人”、“女农民诗人”等标签,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诚然,在封闭的乡村,一个身有疾患的农妇,居然能写诗,的确让人好奇,想去了解。然而,余秀华走红,绝非网络时代昙花一现的“草根传奇”。仔细看,早在爆红之前,包括《汉诗》、《诗刊》等一些诗歌杂志都曾发表过余秀华的诗作。她看上去是因为外界关注而爆红,实际上一直沉浸在自己诗的国度中,以我手写我心坚持书写,创作作品。正如熟识她的人所说,早晚会有这一天。

        与其说余秀华走红,源于外界附加的种种标签,不如说是她十多年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事,她用自己的生命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绘就出繁星灿烂的作品。正如余秀华所言,她的诗不是痛苦的黑夜,而是充满了月光。她将万般情感倾注笔端,而人们在这种真实的情感触碰中,沉思、感动,形成共鸣。

        面对走红带来的喧哗和骚动,余秀华用诗歌来回应,“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应该说,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文学文艺等许多东西功利化,为了利益,为了名声,许多人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为了迎合市场,粗制滥造的作品层出不穷,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就拿诗歌来说,有的人剑走偏锋,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标新立异,可是缺乏生活体验和真实情感,即便一时吸引了公众眼球,可干瘪、空洞的内容不仅无法让人动心,难以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和心理共振,甚至还引来公众集体吐槽;一些满载功利的诗歌,某种意义上污名化了诗歌,甚至让人们感叹,这是一个离诗歌越来越远的时代;而那些迎合市场速生的作品,最后只能速朽。

        这也正是女诗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她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界所动,不在意外界看法,每一句诗发于情动于心,所以打动人心、温润心灵。这也正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而在众声喧嚣中,无数人能被女诗人的诗打动,无疑说明即便在浮躁的现实中,无数心灵还是愿意主动寻找和渴求诗意,人们都有心向往之、一方洁净的精神家园。

        女诗人爆红,不如说冥冥之中,诗如纽带,总能渗透心灵,与梦想重逢;而社会也呼唤更多观照现实,有温度有情感的作品,直达心灵,给人们真正的慰藉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