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云处长在农业投资管理座谈会上的发言

12.06.2014  19:21


按: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车道。为了适应改革发展形势,做好农业项目资金争取管理等工作,农业部发展计划司邀请部分省份农业、畜牧、渔业、农机厅(委、办、局)分管领导或计划(财务)处长进行了座谈。现将曾德云同志的发言刊发,供参考。

适应形势发展加大改革力度

力争农业发展计划工作有更大作为

——在农业投资管理座谈会上的发言

曾 德 云

      感谢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给了我们这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下面,围绕座谈会的主题,重点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湖北省农业投资体制改革的现状

      近几年,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以及建设“五个湖北”(富强、创新、法制、文明和幸福)的总体要求,坚持推进“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强化农业“重中之重”的理念,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出现新的变化。

      1、坚持简政放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积极开展“三抓一促”(抓学习、抓环境、抓作风,促进改革发展)和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环境转作风,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氛围,重点清理行政事业单位审批事项,全省行政审批事项由上年的类项精简到今年的类项。省级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限,限额明显提高。

      2、推进资金统筹。为了适应财政改革形势,有效解决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创新管理机制,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县级统筹使用,事权财权匹配,部门权责不变等原则,对保运转、保民生、保救灾、保补贴等“四保”以外的资金,赋予县市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权力。县市政府可以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区域规划、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项目实施、统一检查验收、分头进行报账“五统一分”的管理机制,发挥重大项目或龙头性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管理不变,各记其功”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工作机制,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力争一年干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确保统筹资金使用效果。

      3、强化竞争性分配。在总结去年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我省继续深化省级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工作。按照科学规范、绩效优先、市场取向、责任明晰等原则,对分配结果具有可选择性、不固定使用对象的省级财政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对分配对象为县市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专项资金,实行公开招标,专家评审。二是对县市政府以奖代补、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采取绩效目标考核、因素计算的办法。具体工作流程是:省人大批复预算、部门拟定绩效目标(省财政核批)、制定实施方案、省政府审批,网上公示指南,开展项目申报、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公示,再报省政府审批、省财政据此下达资金,根据项目建设年度,开展绩效审计工作。

      4、实行绩效管理。按照现代国家实行综合预算、科学预算、精细预算管理等要求,我省积极推进绩效管理改革,一是实行绩效管理“两个全覆盖”。即对所有支农项目实行绩效管理全覆盖,对每个项目执行全过程实行绩效管理全覆盖。二是优化绩效管理流程。设定绩效目标,组织绩效实施,开展绩效评价、加强信息反馈,注重结果应用。三是推进绩效管理。财政、农业、审计等部门积极推进绩效评价等工作,其中,省农业厅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已联合相关部门,对农村能源、购机补贴、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标准化养殖场等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湖北省农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趋势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湖北省加大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改革力度,成立了以李鸿忠书记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包括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农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宣传文化体制改革等若干工作专班,拟定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省各项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农业投资管理发展趋势更加明朗。

      1、事权划分更加明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全省县域经济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增强属地管理意识,强化县域经济的主体地位,对属于省级层面的事物,由省级兜底,属于地方性的事物,由地方负责,重叠交叉的事物,要明确主次,目前,全省正在进行事权清理划分,省、地、县责任将更加明晰。

      2、简政放权加紧提速。根据省政府指示,全省上下已完成第一轮行政审批权限的清理工作,并已向社会重新公布了政府的“权力清单”。为了巩固清理成果,相关部门组成联合专班,负责督办落实,全省简政放权步伐将进一步提速,农业行政审批事项将进一步减少。

      3、竞争性分配进入常态。去年,我省省级财政专项纳入竞争性分配的只有60多亿元,今年已经突破100亿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未来几年内,我省除少数不适于纳入竞争性分配财政专项资金外,其余资金都将实行竞争性分配,同时,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将只增不减,单项投资规模将只增不减,财政专项个数将只减不增。

      4、统筹财力力度更大。省政府要求,今后,要进一步以县市为生产单元和项目承载主体,对“四保”以外的资金,赋予县市政府更多的统筹使用权利,将省级项目资金管理权限下发到县级,实行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四到县”。对统筹使用资金效果好的地方,通过增加专项资金给予奖励支持,对于县市申报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省直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县市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不得用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集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禁用于楼堂馆所建设、严禁用于发放津贴补贴,严禁用于补充公用经费不足,不得规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省级部门不得以统筹为由减少或者变相减少资金甚至制裁,应重点加强规划引领、机制支撑、政策督导,相关监督监管机关对按规定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的,不再视为挤占挪用资金等问题进行处理。

      5、绩效管理成为手段。为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意见,将资金的酝酿、决策、使用、管理、结果等全过程都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由财政、审计、监察以及各业务主管部门联合组织专家,进行项目绩效考评,实行项目资金闭环管理,同时,建立资金分配与绩效考评结果挂钩联动机制,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绩效管理已成为全省项目资金监管的主要模式与手段。

      三、深化农业投资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今年年初,部发展计划司制定并发布了2014年工作要点,强调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提出“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着眼全局谋发展,更加注重聚焦重点求突破,更加注重改革创新促转变,更加注重示范引领上水平,并作出了具体的工作部署。我认为工作要点思路清、指向明,措施实。今天又专门召开专题座谈会,体现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了进一步适应改革发展大势,做好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资金争取与管理工作,结合我省农业投资改革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1、巩固存量,优化升级。目前,以农业部为主或农业部与有关部门配合的重大基建项目有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种养殖业良种工程、植保工程、渔政渔港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村沼气工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基础设施建设、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农田建设等,这些项目对保供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建议在巩固存量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划分以及市场的事交给市场办的原则,对部分项目进行优化升级。一是适度调减田间工程投资比重,田间工程建设主要由地方国土整治项目解决,增加种子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原种选育、原原种扩繁、良种繁育等投资比重,切实解决事关农业生产的“源头”的问题。二是调减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性项目投资,适度增加动植物疫病防治项目经费,提高农业的保护能力。三是优化农村能源投资结构,尽量稳定户用沼气,扩大中小型沼气工程,适当发展大型沼气工程,健全农村能源服务网点。四是完善项目配置,主要是对购机补贴等项目进行后续配套建设,重点开展机库、维修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

      2、推进发展,争取增量。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力争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农业现代化需要种养标准化、作业机械化、规模适度化、生产集约化、主体专业化、组织合作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产品品牌化、全程信息化、环境生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产出高效化等,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发展计划部门加强调查研究,进行顶层设计,谋划重大项目,给予强力支持。为此建议,一是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加大工厂化集中育秧力度,扩大双季稻面积,打牢粮食生产基础。满足种植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要,加强粮食晒场、仓储、烘干设施等建设,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二是增强“菜篮子”产品供给。重点加强蔬菜、水果、茶叶、水产、畜牧养殖等高标准物化设施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工厂化生产水平,提高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加强高附加值产品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三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程、“金农”工程二期项目、12316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试点、电子商务等,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四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南水北调源头区、三峡库区等面源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主产区秸秆再利用,提高农业废弃物转化水平。五是加强土壤重金属治理。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强老工业区、城市郊区、工矿区等镉、砷、汞、铅等重金属污染治理,采取生物、工程、农艺等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协调配套。加强轻度污染区重金属污染观察网点建设,建立统一的观察治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基础设施等建设,确保农村产权交易健康有序开展。

      3、简化流程,适度放权。多年以来,农业投资一直沿用制定规划,发布指南、酝酿项目、提交报告、组织评审、进行批复、扩初设计、下达计划、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工作程序,是一套比较成熟也比较程序化的流程,对规范项目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适应简政放权的大形势,进一步缩短时间,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建议,一是中央层面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按照农业发展规划、农产品供求关系、地方区域特点、国家发展战略等,对规划以内的基建投资试行切块下达,中央管立项、管布局、管指标、管标准、管抽查。地方负责酝酿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二是降低可研报告编制资质要求。依靠基层,相信基层,允许地方丙级以上规划设计部门承担农业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减少报告编制费用,降低协调工作成本。三是简化扩初设计建设内容。对农业基建主体工程应继续坚持能细化尽量细化。考虑到农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周期长等特点,对辅助工程建设内容建议适度放宽,做到粗细结合,管放有度,以免留下很多隐患。四是适度下放权限。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变动,部里面专门有明文要求,规定凡变更建设单位、变更建设地点、变更建设性质、或者投资变动超过10%的,都要求报原审批单位重新审核批复。这些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尽量要求各项目承建单位不要突破这些“红线”,但由于农业项目批复时间长、建设周期长,野外工程量大等,难免出现越“红线”的现象,很难及时得到原审批单位的批复,为此,建议部里适当下放权限,由省里核实审批,既有利于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也有利于项目能够顺利竣工验收。

      4、注重整合,统筹使用。目前,由于历史原因及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涉农资金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为了减少项目重复安排,提高农业投资效益,建议按照先易后难、先内部后外部的原则,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做好统筹使用工作。一是财政基建投资优势互补。如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农业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增设农产品抽检、检打联动等财政专项,在推进购机补贴时,增设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财政基建投资统筹使用。如在加强乡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设上,要考虑到基建投资不足等因素,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确保项目如期建成,发挥效益。三是撬动民间投资和工商资本,增强农业发展能力。

      5、创新机制,发挥效益。要克服过去基建项目有人建、无人管,重建设、轻管理,项目建设难以长久发挥效益等做法,一是要明晰主体。除了必须由政府承担的建设任务外,打破所有制界限,积极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承建农业基建项目。按照谁承建、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追责问责,严肃工作纪律。二是要注重需求。充分了解承建主体的真实需求、了解其工作基础、项目现状、自我投资等,尽量克服“要我建设”,积极支持“我要建设”,突出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力求国家投资意愿与承建主体需求相互契合,产生共鸣,形成合力。三是要创新投资方式。克服大包大揽的做法,抓住主攻环节,推行“拼盘”建设。创新投资方式,试行以奖代补、建后再补等,提高项目建设的约束力。四是要加强后续管理。推行国家投资资本金制度,建立台账,明晰份额,促进项目发挥长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