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实施“五消”扶贫工程系列报道之一

09.12.2014  11:13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兴山采访“五消”工程时,在县委农办见到了厚厚一书。翻开一看,全是表格,里面记载着全县8870户产业空白户的信息,家庭基本情况、产业空白原因、3年发展计划、责任人等一目了然。

  县委农办甘勇科长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今年初提出“三年消除产业空白村组户”,当年计划消除3500户。年底我们将带着这本册子,直接到农户家中实地查看,验收销号。“要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这是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提出的新要求。怎么才能“”起来呢?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只有突破性地发展农业产业,才能把分散的农户连接起来,这样就能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加油提速。”县委书记谭业明分析说。

  据他介绍,为实现“三年消除空白村组户”的目标,县委、县政府实施了“百村千组万户产业培植”工程。县委、县政府决定,2014年至2016年,每年县财政安排资金5000万元,三年确保1.5亿元以上,每年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4个亿以上,重点用于支持以“兴业强基、惠民富民”五大工程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牧、核桃、烟叶、柑橘、茶叶、食用菌、药材、蔬菜等产业,确保扶持政策到位,三年内不准变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带你到昭君镇最贫困的黄家堑村去看一看,增强感性认识……”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督查室主任彭学植专门找了一台越野车,带着记者从国道到乡道,再进入村道,转了几十道弯,才来到目的地。

  真没想到,在这个“鬼不下蛋”的地方,还有一个养羊大户。羊倌名叫朱正举,二十来岁,一家四口,父亲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哥哥患有抑郁症,母亲也体弱多病,全靠他外出打工支撑这个家。

  今年春节,朱正举回家过年时,听说县镇村三级都出了政策,鼓励发展种养业,就动了心。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在离自家不远的地方,建起了两层砖木结构的羊圈,100多平方米。县畜牧局主动送给一只种羊,彭学植私人支援他1万元,购买了30多只母羊。预计明年可繁殖到100多只,年收入5万元估计不成问题。

  “像这样的家庭,如果不发展产业,很难摆脱贫困。在农村,一个家庭有一个明白人,参与发展一个产业,就能脱贫致富。否则,是没有希望的。”村党支部书记向正国告诉记者。

  黄家堑村是县长汪小波的联系点,消灭产业空白户的力度很大。在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记者见到了一个袋料香菇生产基地,老板是外村人,名叫王清宁,30多岁,虽然身材显胖,看上去却很精神。

  据他介绍,这些大棚是今年4月才建起的,租的两个农户4亩多地,每亩年租金1000多元。共点种了8万袋,10月底出菇,年收入将过百万元。村里有20多个农民常年给他务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这种大户带动填补产业空白的办法也是可行的。如今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如果要求家家户户都靠自身力量填补产业空白,也不太切合实际。”向正国告诉记者,今年全村可消除50多户产业空白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初,县委、县政府把药材产业确定为6大特色产业之一,给予重点扶持,从而激活了长期被遗忘的资源,拓宽了消除产业空白村组户的途径。

  峡口丰园家庭农场在峡口琚坪连片种植白芷120亩、古夫宗梅合作社在古夫中阳垭村种植柴胡桔梗276亩、高家坪合作社在水月寺高家坪种植天麻200亩、金飞洋金银花专业合作社种植金银花120亩……

  峡口镇泗湘村六组农民龚世高牵头成立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带动72户农户种植了16万株“九丰1号”金银花品种,既带动了一批产业空白户,又助其年增收过万元。

  据统计,该县今年已有673户农户靠种植药材填补了产业空白,走上致富道路。(本报记者 田云兵)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