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批评”的一点认识和理解

01.06.2015  21:28

批评,从词义上来讲,是指评论、评判。大致有两层意思:一是判断、评价,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议好坏;二是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批评的近义词是“责备”。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批评应更多地理解为“责备”,即对某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的不妥之处予以提示、提醒、评判等,希望其引起注意,尽快纠正、改正不妥之处。既然批评多有责备之意,那么批评者就需要有勇气,被批评者就需要有雅量。不管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对“批评”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其效果和结果也就相差甚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对“批评”的认识和理解,我很早就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是缘于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经常受到批评同时也批评过他人,当时的心态、心情复杂多思;二是缘于看到很多人对批评过于敏感和反应强烈,使我觉得有必要对“批评”进行适度解读、理性阐释;三是缘于开展自我批评较易而开展批评太难,而现今社会如缺少批评将不可想象,故想以此奢望人们理性对待批评,客观开展批评。诸此想法,虽有杞人忧天之虑,但在当今十分复杂的社会中,作为工作人也罢,还是作为生活人也好,不管是平凡人、普通人,还是非凡人、复杂人,如通过此文使大家对“批评”有一些客观的认识和理解,那也未尝不好,理应有所裨益。

一、批评使人不断完善

作为一个自然人,特别是一个普通的、平凡的自然人,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看法、对矛盾的调处、对关系的协调等都有一个认知和深化的过程,不可能天生就处理得完美无缺、无懈可击,因为每个人的知识面、认知度都有一定的局限、都有短板,都不可能是完人。一个人做一件小事,即使你自认为做得比较完美,但绝不可能是最完美的。要知道,任何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虽不可能是完人,但人人又都想去追求完人。但若要追求完人,除自身要加强锤炼、修养外,很重要的一条还得靠他人提醒、敲打、批评,正如古语俗话所云:“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这些又无不说明,批评者是你的良师益友,批评能使人少走弯路,减少失误,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完善提高;而那些整天在你面前阿谀奉承把你吹上天的人,往往才是看你笑话的人。然而,现实却是:人在局中,往往又极易失去自我,自高自大,得意忘形,长此以往如没有他人及时、善意的提醒与批评,就不可能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其人生必将是一个充满瑕疵、坎坷不平乃至失败的人生。

二、接受批评体现一个人的雅量

雅量是指一个人的气度,雅量宏大的人必将成就事业,鸡肠小肚之人定将一事无成。“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受点批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大家都明白:人人都爱听肯定、表扬的话。一般人被批评时,心里都不痛快;当一个人去批评另一个人时,也知道对方心里不痛快。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认识到,在谁都不愿意批评他人的当今社会,如果他人乐意批评你则应是你的贵人、诤友。也只有真心对待你、对你负责、希望你进步的人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来自贵人的提醒、批评,我们一定要珍惜,要有基本的雅量来海涵,要以“闻过则喜、纳谏从流”的态度来接受,这既可以展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知错就改的勇气,同时也将收获自己的进步和他人的信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心高气傲、妄自尊大,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面对他人的批评,不仅不虚心接受、自我反省,反而认为别人是挑衅、是找茬、是故意与自己过不去,这就是缺乏基本雅量和智慧的表现。陈毅同志面对批评的雅量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延安整风时期,当有人向陈毅提出某些干部贪污腐化而责备陈毅没有管好干部时,陈毅听后语气有些生硬地反问:“怎么,你来责备我?”当天晚上陈毅觉得自己做法不妥,第二天一大早步行30多里登门道歉、自我批评,对此事,20多年后陈毅还感慨写下“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的诗句。在日新月异的当今,为了避免自己的愚蠢和麻木、浅薄和骄傲,对别人的批评我们更应有感激之情,更应有海涵之量。如果我们每个人面对批评都能心平气和、自我反思,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雅量大一些、气度广一些,我们每个人的心情也就会舒畅一些、人生也将完美一些、社会也将更加和谐一些。

三、辩证理性对待批评

如何理性对待批评,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更非每人能做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对待批评无外乎三种反应:一是虚心接受,态度诚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二是保持沉默,不予争辩却都内心不服;三是极力辩解,推脱责任,有的甚至一蹦三跳,极不服气。能虚心接受,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此我就不必多说。关键是,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大多数人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忠告理解悟之不透,讳疾忌医,以致“小病”拖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如有的人明智自己犯了错,别人指出来或自己发现了,却死不认错,认为自己是对的,表现出自以为是、自行其事的一面,这样的人其不足能得到弥补吗?有的明知犯错却没有勇气改正,表现出其懦弱和虚伪的一面,这样的人能使自己得到完善吗?有的人对待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不仅不感激反而嗔怪别人,表现出狭隘、自私和自高自大的一面,这样的人修养能得到提高吗?凡此种种,都是没有辩证理性对待批评,没有在批评中剖析自己和认知自己,没有从批评中得到启迪和警醒,没有在批评中吸取教训和提高自己,对社会、对自己、对他人都是有害的。我们不妨回想和反思一下,从小到大批评我们最多的人是谁?应该是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父母的批评是想望子成龙,老师的批评是想学生有出息、能成才。要知道,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更为复杂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开展正面批评的人实在太少了,不会有人无缘无故提醒你、批评你、指责你,更不会对你恶言恶语、挑三拣四。如他能直面批评你,那是为你好,认为你还是一个可塑之才,还有批评的价值。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白,批评你的人都是关注你的人,感谢批评你的人,因为他给你提供了一次改掉缺点、完善自我的宝贵机会。

四、客观公道开展批评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微妙。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大环境下,能开展批评,还必须要有勇气、底气,还要有责任心、爱心。因此,我对能开展批评者,从内心由衷敬佩、敬重。他们既是社会不良现象的鞭鞑者,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帮助人们完善提高的推动者,从他们身上真正体现出了社会的正能量。正基于此,开展批评就一定要客观公道。要坚持胸怀坦荡,用事实说话,以事论理,以理服人,不夸大事实,不打棍子扣帽子,不小题大作、感情用事、态度生硬等;要坚持光明磊落,与人为善,治病救人,坚决不能掺杂个人恩怨,不搞诬陷泄私愤,不翻历史旧帐,不纠缠细枝末节等;要诚恳待人,实事求是,真心帮人,绝对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更不能先吐为快、发泄怨气、攻击诽谤等。批评只要出于公心、还于公道,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不能接受,但时间的老师会让被批评者有所启迪、有所醒悟、有所反思、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