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拥抱共享?怎样管理共享?共享单车中的文明课题

18.05.2017  19:03
    晚高峰,金银潭地铁站附近,许多市民下班后骑上共享单车  记者郭良朔  摄

        长江网讯(记者范文生 李亦中)仿佛只是“咔嚓”一声,赤橙蓝绿白……各色共享单车就已在大街小巷汹涌奔流。

        共享单车生动阐释着共享经济的概念。一个新时代正在开启。

        共享单车闯进我们的生活如此迅猛,而其生长更近乎“野蛮”——磨合不足,诸多难题尤其是共享中的文明难题,扑面而至。

        这些难题考验着方方面面——个人、企业、政府、社会。

        骑车人

        共享单车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

        自从尝到了共享单车的甜头,家住常青花园7村的市民章先生便彻底打消换房的念头,他的生活也由此变得从容而有序。

        章先生的家离常青地铁站一公里多,他每天坐地铁到循礼门上班。地铁很方便,但到地铁站这一公里多的路却让他痛苦不堪:步行吧,赶时间来不及;骑自行车吧,到地铁站无处停车。挣扎了两年多,他与家人商量着换房。

        章先生每天满怀激情地拥抱着共享单车。但最近,他却在网上倾诉:每次看到有人将共享单车扔在路边或者带进小区、楼道,心情就变得灰暗。他想不明白,共享的东西到底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

        章先生想不明白的地方,正是我们每个共享单车的骑行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出行“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苦恼迎刃而解,运动健身伸手可行。共享给了我们实惠和方便,但是有多少人意识到:共享的东西,也是“自己的”,需要我们像对待自己的东西一样去爱惜,去承担责任。

        共享时代,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与“”的关系,这是摆在每个个体面前的文明素质自我检测题,也是一道必答题。

        企业

        投放市场之后是该免责还是继续担责?

        上周末两天,摩拜单车武汉区域市民的累计骑行数据突破2600万公里。

        还有统计显示,武汉地区的共享单车注册用户达到数百万人,其中在汉的外籍人士注册人数达到数万人。

        摩拜单车联合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在进入城市不到一年时间里,市民使用小汽车出行的次数减少了55%,降低使用“黑摩的”的次数也高达53%。此外,共享单车能降低污染排放、节省城市空间,并减少拥堵,整体提升了城市出行效率。

        这一结论在武汉得到了印证。

        共享单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出行方式,并产生多重积极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共享单车的运营商功莫大焉,但接下来,共享单车出现的治安、交通等问题,运营企业该怎样继续承担起社会责任,继续努力推动共享向前发展?

        目前来看,对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共享单车的运营企业明显准备不足,缺乏有效应对措施。究其原因,恐怕还是由于社会责任意识相对薄弱。须知,共享单车既不是慈善也不是公益,而是一种创新型模式的生意,不能因为冠有“共享”两字,就使其享有免责的权利。

        这是摆在共享单车运营企业面前的一道相互因果的难题: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承担更多的责任,共享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政府

        对新兴市场是要大力扶持还是严格监管?

        2017年3月,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江汉大队、江汉区城管委携手摩拜单车,在江汉区内各地铁口及交通枢纽地带联合设立了50多处单车停放点,并每天保证车辆供应、维持停放秩序。在一个工作日的早高峰,投放在地铁口的30多辆摩拜单车在20分钟内被“一扫而空”,同时“摩的”等非法营运现象大幅减少。

        无独有偶,由于街道口、马房山等地铁站点施工打围,本就拥堵严重的武汉南湖地区交通状况“雪上加霜”。武汉市交管局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出行需求,在该片区规划了100个停车点,建设自行车专用道,一系列举措使得南湖的交通压力大大缓解。

        扶持和监管双管齐下的举措,是政府面对新兴市场现象应取的态度。监管并不是管制,是在有序规则范围内,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便利,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得收益。

        共享单车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市场出现了一些乱象的背景下,行业本身犹待不断探索和完善,但给政府公共资源的管理和调配以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带来新的考验也很迫切。因此,政府在鼓励的同时,制订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规范性文件是必要的。

        政府理当对共享经济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同时也必须面对一道并不新鲜的难题——共享单车这个新兴市场,扶持和监管如何做到最好的平衡?

        社会

        共享时代每个人是热身投入还是置身于外?

        昨日,市文明办、武昌区文明办组织社区志愿者,在积玉桥地铁站、东湖绿道等共享单车较集中的区域,开展了文明骑行共享单车的宣传活动。志愿者对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归置整齐,对不文明用车的市民进行了劝导。

        在武汉,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猎人”,视违停共享单车为“猎物”,大街小巷就是他们的“狩猎场”。28岁的蔡昌喜对“打猎”非常痴迷,曾5次通宵“打猎”,战果最多的一晚,他举报了560多辆违停单车。

        汉口某大型公司白领小李,是位28岁的姑娘,她平时其实很少使用共享单车,但她“见不得那种恶意破坏的行为”,每每遇见,拿起手机就举报,至今已举报十多起。

        “共享时代,应该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明时代,文明需要我们更多的人甚至全社会去呵护”。爱思考的小李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

        来自相关部门信息,更多的社会活动正在酝酿之中:发动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文明交通志愿者,开展街头宣传、劝导不文明骑行、进行义务清洗和修理、规范停车秩序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共享单车文明公约》,引导和规范社会各方文明使用共享单车;探索将用户的信用分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以更好约束市民形成文明骑行习惯。

        文明的成长,需要精心的呵护和培育,这是全社会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呵护共享单车,我们每个人都应热切投入而不能置身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