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日益彰显

18.02.2017  03:02

法制网记者 周斌

1月25日,春节前夕,山东省淄博市一名石化工程企业负责人匆匆赶到临淄公证处,说在哈萨克斯坦进行收购过程中发现需要办理企业信息公证。公证员立即查阅相关资料,商讨确定证书形式、出证方式,指导当事人准备资料,并优先受理、办理。之后,该企业很快拿到公证书,到外交部、哈萨克斯坦大使馆办理认证,收购得以顺利进行。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公证的重要职责与使命。中国公证协会有关负责人今天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执业公证员已有1.3万多人,公证机构3000余家,全国公证机构四年来办证5000余万件,公证书发往180余国家和地区使用,公证工作在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地位作用日益彰显。

  公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职能

为促进贫困户依托产业扶贫脱贫致富,探索扶贫开发权益到户的新机制,合理利用扶贫到户资金,吉林省洮南市公证处受理了安定等六个乡镇养殖合作社要求办理《扶贫资金入股协议》公证的申请。公证员向当事人详细介绍了办理公证的程序、作用以及需要提供的材料,同时针对合同中一些不规范的条款,进行了认真修改。考虑到农民离市区较远、人数较多等因素,公证处派员上门服务。在办证现场,公证员一边办理公证,一边给农民讲解政策,答疑释惑,帮助当事人尽快办理公证。

2016年,洮南市公证处共为六个乡(镇)上门办理了扶贫资金入股协议公证,总值1080万元,解决贫困人口脱贫6450人,这也是公证行业服务“三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推进依法治国、供给侧改革和新常态理念的指引下,公证行业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转换视角、更新观念、拓展领域、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公证的职能优势,服务经济平稳发展和结构转型,服务全面依法治国,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公证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紧融合。

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城乡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公证专项法律服务。上海组织公证专家服务团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提供法律服务。河北出台公证服务对外经济合作指导意见,为省内企业“走出去”、境外企业“走进来”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北京、四川等地公证行业全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主动介入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的各个环节,为去产能企业的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作为全国首家自贸区公证处,深圳市前海公证处推出“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业务,遇到借钱不还的,债权人无需起诉,凭公证处强制执行证书直接到法院申请执行。去年前海公证处共办理此类公证559宗,99.6%的合同得到顺利履行。

    公证紧随社会需求提供新型法律服务

2016年,北京市长安公证处、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在“乔丹”商标案以及加多宝案中出具的公证书作为法院再审裁判的重要证据,起到了关键作用,公证服务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法律界乃至社会共识。

近年来,各地公证机构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积极介入社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在人民法院设立“诉讼与公证对接工作室”,在公益诉讼、企业破产重组等领域中做出大胆尝试,拓展深化金融公证服务,维护金融秩序,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的新需求。

各地公证机构与人民法院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全面介入纠纷调解、诉讼文书送达等司法辅助领域,通过保全证据、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履约监督、公证调解等方式,疏减讼源、提高司法效率、节省权利救济成本、增强公民和企业法律意识。上海、福建、云南等地探索“诉讼+公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法院对立案阶段适合由公证机构处理的案件,委托公证调解员为当事人提供调解、建议和公证服务。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设立“诉讼与公证对接工作室”一年多来,有效化解纠纷192件。

各地公证机构配合经济发展新常态,护航金融创新。金融市场活跃、创新日益深入,对公证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剧增。天津市公证行业积极配合天津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发展战略,为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私募股权基金、小额贷款等新型金融业态提供法律服务保障,规范金融秩序。上海市东方公证处聚焦转型、创新服务,为金融信贷、电商金融、网络支付、企业和民间融资护航。为破解新兴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浙江、吉林等地创新金融公证服务模式。吉林为民营企业贷款办理反担保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以及涉及民营企业资质审查等公证近6000件,涉及融资金额超9.5亿元。

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企业“走出去”,都有公证行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身影。1月16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名副总为深圳公证处送来“心系企事助发展”的锦旗。随着华为全球业务的进一步扩展,急需将员工派往世界各地,对外派员工办签证公证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10月,“深圳公证处华为服务中心”成立,短短数月受理公证近千件,办证时间缩短至4天。

围绕产权保护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证成功纳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去年12月,中国公证协会知识产权公证保护平台正式上线,集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公证保护、交易安全、维权服务于一体,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体系。全行业探索以公证的方式保管知识产权证据及相关证明材料,加强对证明知识产权在优先使用、侵权等行为的保全证据公证。

      公证便民利民服务受群众称赞

没想到公证书也能快递到家,这样方便多啦。”西安市民李女士高兴地说。原来,为进一步方便当事人,西安市公证处与中国邮政EMS合作,在办证大厅设立邮政快递服务窗口,为当事人提供邮寄送达服务。

公证行业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证便民利民工作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服务,为百姓排忧解难。

各地广泛开展送法律“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努力把服务向基层和老少边贫地区延伸,不断扩大公证法律服务覆盖面。安徽于去年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年”主题活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8.4万余人次,办理公证法律援助等减免收费公证事项2237件、减免951万余元。

各地还从细节入手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推出缩短办证周期、为老弱病残当事人提供优先、上门服务,实行公休、节假日预约办证等系列利民措施,公证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云南、吉林等地推动建立为老、弱、病、残等当事人服务的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服务。广东借助互联网技术,率先在“微信城市服务”中开通“公证服务”端口,为群众提供在线申办、预约公证服务。

各地还精简公证办理手续,尽量缩短办证时限,提高办证效率。辽宁规定,对材料齐全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等公证事项,即时出证;对需要调查、翻译及其他复杂的公证事项,在材料齐全后48小时内出证。

为推动公证行业开展公益行动,中国公证协会统一组织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开展为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公益服务活动。江苏、安徽、广东等地公证行业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免费办理遗嘱公证活动行列,赢得群众点赞。

法制网北京2月17日讯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