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最热岗位”因何而热?

27.10.2014  13:14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报24日结束,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岗位,达到2625:1。不少人好奇,政府采购中心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这个职位为何会这么火?

   最热岗位和“腐败机会”没关系

  公务员报考热、中央机关热,表明我国就业机会分布还不均衡,高学历者求职时地域集中、行业集中、岗位集中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

  由于今年公务员报考最热的岗位,与政府采购相关,因此很多人自然想到这其中的“油水”,这种联想多少有点牵强。因为早前“八项规定”推出,让公务员报考逐渐归于理性,不再把“灰色”收入作为报考公务员的考虑因素之一,那么,怎么会有少数岗位,考生的报考又把“油水”作为一项因素呢?

  其实,某一个岗位成为最热岗位,在公务员招考中,存在比较大的偶然性。2014年,最热职位为“国家统计局南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其招录人数与报名人数比达到1:9411;2013年,最热职位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研究一处主任科员及以下,等等。之所以当时这些岗位成最热门,并没有人认为其有多大“油水”,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我国公务员报考总体依旧高烧不断。近年来报考人数与招录人数比下降,貌似降温,但总体竞争激烈程度还相当高。这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很密切关系。在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中,很多人会重视每个可能的机会。一些学生就是出于“打酱油”心态也可能报考公务员,在报考之后放弃考试的每年都不在少数。如果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公考热就不可能根本降温。

  其二,在公务员报考中,存在冷热不均的问题。一般来说,偏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公务员岗位比较冷,报考者很少。而另一方面,中央机关的公务员岗位则一直很热。有人质疑报考者都想进中央部委,不愿意到基层。这其实很正常,报考公务员本来就是个体的选择,基层、条件艰苦的工作岗位要吸引人才,只能靠提高岗位本身的吸引力。

  “国考最热岗位”现象,看似不正常,却很正常。因此,我并不赞成报考公务员的主要原因是冲着有腐败、潜规则机会而去的。公务员报考热、中央机关热,表明我国就业机会分布还不均衡,社会并没有给求职者提供多元的选择空间,高学历者求职时地域集中、行业集中、岗位集中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要让公务员报考热降温、中央机关热降温,必须整体改善我国的就业环境,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广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