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黑榜:成本太高or歧视 八国语言真相

21.09.2015  17:01

今年8月初,美国任天堂游戏负责人Chris Pranger向玩家们透露了为何任天堂旗下大量游戏均没有美国版本,答案简单却又有点令人感到难以接受:“发售美版的收入与翻译成本之间无法平衡”,也就是说,发售美版游戏对于任天堂来说是赔本的买卖。

这条新闻也再次触动了中国玩家们的心,众所周知,任天堂的“八国语言”政策(英语、日语、西班牙语、韩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是其傲慢态度的真实写照,玩家中也流传着一句“八国语言哪家强,日本京都任天堂”,既是讽刺也是玩家们热烈期盼增加中文版的心愿。

今年7月11日,任天堂社长岩田聪辞世,掌管着游戏帝国的巨人轰然倒下,带着任天堂还有许多没有实现的承诺,以及全世界玩家的思念之情离开了。实际上,岩田聪是一个非常坚持的人,从他接任任天堂所作出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坚持锁区、不推手游版本游戏等等,他并不会顺应市场的需求而做出改变。八国语言政策除了成本上的考虑之外,很可能也是对华语地区的一种歧视。

2014年7月,全球华人玩家联合起来向任天堂公司请愿,希望口袋妖怪系列游戏能够增加中文版本,为此这些玩家甚至专门制作了网站以显示中文市场的潜力十足,可遗憾的是,任天堂对此无动于衷,作为口袋妖怪系列开放商社长的石原恒先生也仅仅是表达了对玩家的祝福,看来汉化版只能成为中国玩家的梦了。

如果说成本是阻碍增加中文版的首要原因,那么咱们来看看增加一种新语言,任天堂都要付出哪些成本。

首先,游戏翻译并非想象中的那般简单,针对不同国家的语言习惯和特点,从人物对话到功能说明,从道具名称到关卡进阶,凡是有文字的地方就需要重新翻译,这项工作非常耗费时间,人员成本时间成本都不低。其次,大量游戏都带有语音对话,录制真人语音同样不轻松,由于游戏过程非常之长(部分高达数百小时),工作量难以想象。最后,如果加入新语言版本,那么必定要在这个国家进行游戏的宣传营销活动,如果销量不如预期,那么此前翻译的投入就无法收回,这是厂商在增加新语言版本之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那么事实如何呢?

众所周知,国内有大量的民间汉化团体,他们由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组成,本着对汉化工作的热爱,用自己的劳动帮助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欣赏到大量的外文视频或文献,如果按照任天堂的说法,这些汉化组又为何不图名利不考虑回报的为用户服务呢?翻译成本问题恐怕站不住脚。

另外,中国市场向来是不可忽视的巨大消费市场,各个国家的各种品牌均争相进驻中国市场来获取更多的收益。中国游戏玩家向来非常狂热,据统计,2014年中国游戏玩家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人口总数,其中愿意付费的用户更是占了10%,基本不会发生任天堂所谓的“销售达不到预期”的情况,而坚持不推手游的做法也实在是令人不解。反观任天堂的对手,索尼、微软为了中国市场努力本土化的做法,除了主观态度的原因,也很难找到其它理由了。

今年5月,岩田聪曾表示将在亚洲及南美洲等地区开展游戏业务,外界猜测届时很可能会推出中文版,八国语言魔咒破解,可如今岩田聪已经离世,团队暂由竹田玄洋(Wii游戏机主要发明者)和宫本茂(马里奥创造者)共同领导,未来任天堂将会如何发展我们共同期待。

上一篇:今年要都发啥? 2015年IFA会展看点前瞻下一篇:PK步数已落伍 微信读书App开启拼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