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3个项目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

14.03.2016  17:13
最后一张了
  • 最后一张
  •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25项大名单于3月11日揭晓,我省由省文物局推荐的3个项目——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武汉盘龙城遗址、荆州刘家台墓地与夏家台墓地全部入围终评名单,入围数量与浙江并列第一。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古遗址、古墓葬资源十分丰富。“十二五”时期,省文物局进一步加强了对考古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主动性考古项目,一手抓基建抢救性考古项目,并致力于进一步推动考古工作的“转型升级”,即从传统考古向加强高新技术运用和多学科联合的转变,从单一学术研究向为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科学支持的转变。本次入围的盘龙城遗址、铜绿山遗址都是在早年发现、以往做过多次发掘、名气很高的“老牌”遗址,近年来,为配合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而新开展的主动性发掘;刘家台墓地与夏家台墓地是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而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3个项目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有力地展现了我省在考古工作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

      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中国著名的古铜矿开采冶炼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自2011年开始,为配合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及古铜矿冶遗址新陈列馆选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4年对四方塘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与Ⅶ号矿体古代采冶密切相关的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墓葬,这是铜绿山41年来考古及中国矿冶考古中首次发现的古代矿冶生产者的墓地,墓地文化属性与时代特征之明确、墓葬保存之完整、出土文物的矿冶生产特性之显著,皆为中国矿冶考古的第一次;墓葬区与近几年在同地段发现的洗矿尾矿堆积场、选矿场、35枚矿工脚印、冶铜场以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Ⅶ号矿体5处采矿遗址等,形成一个同时代的较为完整的铜矿采冶产业链,这为研究东周时期铜矿采冶技术流程和分布空间、生产规模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新实例。

      武汉盘龙城遗址反映了公元前16-13世纪中原文化向南扩张、在长江流域形成中心城市的社会景象。夏商王朝的政治版图到达了长江流域。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为配合盘龙城大遗址保护,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自2013开始有针对性的进行考古工作,新发现大型建筑基址、青铜器等随葬品、疑似外城垣、外围地区葬俗特殊的墓地等,对遗址地理景观及其变化、聚落社会与生产、聚落布局方面都有新的认识。

      刘家台墓地与夏家台墓地位于荆州区郢城镇,为新发现的文物点。为配合城镇化建设,荆州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出战国墓葬350座,出土随葬器物3058件(套)。为楚墓断代分期、秦楚关系以及寻找南郡等学术课题提供了新线索。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每个年度举行评选,至今已开展近30年,是考古界社会知名度最高的评选活动,对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和考古学研究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省2011、2013、2014年分别有叶家山墓地、文峰塔墓地、郭家庙墓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结果将于近期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