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入伏 我国中东部将启动“桑拿天”模式

17.07.2014  13:46

     

     

      2014年7月18日入伏,与此同时,一轮今年最大范围高温将会袭击我国,中东部将启动“桑拿天”模式。
  今年的高温天气跟往年相比情况较正常,只是阶段性特征明显,范围大、强度强。从节气来说7月是大暑,7月中下旬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入伏的阶段,因此时间上高温天气和历年相吻合。
  传统的计算伏天的方法是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据此计算,2014年的入伏时间:2014年7月13日~7月23日为头伏10天;2014年7月24日~8月4日为中伏10天;2014年8月5日~8月15日为三伏10天(末伏)。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介绍,北方近日的高温主要呈现为干热状态,由于近期北方暖性高压并不强,空气湿度较小,因此高温维持在35~37℃,在这种空气干燥、干热的高温下,人的体感并不会很难受。但是,未来几天一直到22日前后,随着高温区域向北扩展,我国会出现今年入夏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轮高温天气,由于副高强盛,此轮高温可能达到38℃以上,局部地区有可能突破历史纪录极值。届时,南北方都会出现湿度较大的闷热天气,可能会经历一周大家俗称的‘桑拿天’。 22日后期伴随副高的减弱东退,可能会有降雨过程,高温天气会有中断。
  新一轮持续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将会给大城市供水、供电带来一定压力,提醒相关部门注意防范;同时提醒居民、尤其是敏感人群注意防暑降温。
  数伏天气要一个多月,古人把这段时间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例如:2007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时间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后就出伏了,随着日照时间缩短,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爽了。
                                                                                                              (来源:中国气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