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好故事】邓鹤翔:做学生喜欢的好导师
作者:邓鹤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已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则拥有新方位、新使命。
作为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一名教师及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工作的宗旨,同时将自己的课题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教师,仅仅教授学生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对学生要有人文关怀,要尊重、理解学生。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时刻紧密关注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少走弯路、少走错路。多与学生们沟通交流,如果发现学生个人或者家庭出现困难,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另外,我也会尽量让学生在相对融洽的环境下科研学习,这有助于学生们思维活跃,更具创造性。
作为刚毕业不久的2013级化学弘毅班的班级导师,这四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具有工匠精神、领导力和探索精神的人才。化学弘毅班采用的是“研讨-探究”教学模式,研讨课和自主探究实验课都属于较为自由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以及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更能够得到很大提升。在四年里,除了上课,我与学生们一起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鼓励学生用轻松自然的心态去学习、感受、交流。通过四年积累,我与弘毅班学生已成为密不可分的团体。对他们来说,我是教师、引路人,亦是朋友、知己。
党员要保持实事求是、勇于拓新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科研工作者所必备的。从事科研,应时刻要求自己及时迅速地获取前沿动态,掌握运用最先进现代技术,时刻以合格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以实事求是为标准规范科研态度。我要求自己,并且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每一句话、每一个论点都要有理论的支持,每一篇都要有非常充分的支撑材料,并将研究的论点做到极致,绝不用两到三篇文章讲同一问题。在科研中要做到实事求是、追求创新、结合实际、创造价值。
随着武汉大学影响力在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我也在积极协助、努力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响应武汉市提出的“支持武汉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引进10名世界级战略科学家”的目标,今年3月,我辅助高等研究院等相关部门,通过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积极沟通,协助武汉大学成功引进诺奖级科学家Omar Yaghi为我校战略科学家,并在高等研究院院长朱玉贤院士等人的带领下,助力高等研究院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科学研究院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今年10月,我还协助高等研究院及国际交流部等相关部门, 以联合创新实验室为平台,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签署相关协议,为两校师生交流合作提供平台,促进两校共同发展。
武汉市要实现科研创新与国际同步,需要引进世界顶尖科研装备,努力打造国际化科研平台。武汉大学也正在推动重大硬件设施建设,如“武汉光源”。“武汉光源”是国家大型基础科学装置,对提升武汉的创新力、推动武汉经济转型、吸引顶尖创新企业及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设需要引进顶尖技术人才。现阶段,我正在协助学校积极联络光源相关技术人员。
作为党员科研工作者,我的目标之一是让在校大学生能接触到世界顶尖的实验技术和科研环境;作为党员教师,我有义务用自己的科研精神感染每位学生,号召学子为祖国建设增添力量,致力于国家创新建设。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