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形成多维度国际化发展格局

21.12.2018  17:21

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发展,以国际化推动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武汉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牢固树立国际化办学思路,全面加强国际化能力建设,完善国际化建设体制机制,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加大国际科研合作力度,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和声誉,拓展学生全球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使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多维度国际化发展成为办学新常态。

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国际交流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等重要教育外事文件,狠抓工作落实,讲求工作实效,国际交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加强外事党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围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搞好配合,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两学一做”融入党员教育管理新常态;促进全体党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打造团结和谐高效的党员队伍,用党建设工作的成效来保证中心工作顺利推进。坚持党对外事工作的绝对领导,在外事工作中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利益,防范境外非政府组织等渗透,防范宗教传教活动。

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外事服务水平

根据新时期国家外事政策变化,反复修订《武汉大学因公临时出国审批与管理办法》,出台《武汉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证件管理的通知》、《武汉大学外事接待管理办法》、《武汉大学关于本科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项目的管理规定》、《武汉大学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专项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武汉大学孔子学院建设工作管理办法》、《武汉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管理办法》、《武汉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管理办法》《武汉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管理办法》、《武汉大学派驻昆山杜克大学人员管理办法》等9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外事管理工作制度,规范了外事业务管理。

建立外事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学生出国(境)交流项目、国际会议申报等重要事项在线完成。进一步优化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流程,增加服务一线的人员力量,实现全线上审批,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积极引入湖北省外事办公室服务资源,设立武汉大学证照服务处,在校内对广大师生提供指纹采集、护照签证照相、证件办理及签证、签注咨询等服务。为加强因公证件的管理,国际交流部还采购了智能化护照管理系统,在规范证照管理的同时方便了教职工在线查询自己的证照信息。外事综合管理系统、证照服务和智能化护照管理系统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审批服务体系,极大提升了教职工办理因公出国(境)审批的效率。这些举措改进国际交流部的服务水平,提升了师生满意度。

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对外交流合作层次

积极参与国家民间外交工作,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与相关国家开展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随着国际影响力不断增长,外国政府高端代表团来访日益增多,原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比利时国王菲利普、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加蓬总统阿里·邦戈·翁巴丁等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来访,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国际影响力。“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第八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和每年30余场高端国际会议在学校成功举行,有效地开阔了师生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

多措并举,加大学生国际化培养力度

与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院系/科研单位等多部门联动,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学生出国留学项目,同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学生交换、联合培养等项目,与第三个机构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国外高校国际夏(冬)令营研习项目,拓宽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渠道。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每年学生出国交流学习人数从2000人次左右逐年递增到目前的3384余人次,增长率达到69%。2016年开始实施“本科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专项奖学金”,三年来,已累计资助1413名同学赴世界各地交流学习。学生海外留学高校的层次也越来越高,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高校主要有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瑞士苏黎世高工、瑞典皇家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国巴黎高师,澳大利亚阿特雷德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数十所世界著名高校。

强化外专引智,大力提升外专引智工作成效

充分发挥学院、学者主体力量,大力提高外专薪资待遇,积极改善外专工作和生活居住条件,聘请外专数量从500人次/年逐年递增到近700人次/年,增长率达到40%。所聘请外专人员中,每年均 “诺贝尔奖”、“沃尔夫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以及外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副高级职称占所聘外专人员的90%以上。部分外籍专家在教学、科学研究、管理等方面成果突出,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湖北省政府“编钟奖”或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111”引智基地—“先进能源、信息与医用材料创新引智基地”外专引智成效突出,获评“全国优秀引智基地”。

拓展合作平台,深入推进国际科研实质合作

积极与国际组织、国外政府、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交流,发掘项目合作机会,搭建国际联合科研平台。目前,已建立了“诗琳通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研究中心”、“武大—杜克研究院”等12个国际联合科研平台,开展了系列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合作。武大—杜克研究院成立之后,在数学、电信、水利、物理、资环等五个领域开展了六项科研合作,其中数学学院通过联合申请的方式,已经从中国自然基金委获得了近300万元的科研项目。以该研究院为平台,已有十余名教师到杜克大学交流访问,合作研究,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目前有三名杜克大学及昆山杜克大学教师在我校担任兼职教授,共同指导研究生。“武大—阿伯丁大学研究院”虽然成立时间仅一年,但合作成效十分显著。2017年至今,我校四个学院已有共计15名教师和10余名研究生通过联合研究院专项经费资助,前往阿伯丁大学学习交流。在药学领域,两校成功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合作研究项目,在Organic & Bimolecular Chemistry联合发表论文一篇。在法学领域,两校决议启动能源法双硕士项目。在计算机领域,两校科研团队合作发表SCI收录论文三篇,成功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机械工程领域的合作也已于2018年11月8日在英国正式揭牌,我校将邀请外方参与我校相关领域重大科研项目。

另外,学校还支持健康学院成立了“一带一路健康研究院”,资助学院整合一带一路合作资源,以健康学院黎浩教授为代表的团队已在与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的科研合作中已取得良好的成效,有效提升了学校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服务了国家发展战略。

引进优质资源,积极稳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

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知名大学先进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全面推动人才国际化培养。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成功开设了1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昆山杜克大学)、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英建筑学本科双学位项目、中爱软件工程硕士学位项目)和1个境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泰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双硕士学位项目),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加强孔院建设,打造对外交流综合服务平台

法国巴黎七大孔子学院、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学院、德国鲁尔都市孔子学院和英国阿伯丁大学孔子学院4所孔院开设丰富的汉语课程、文化交流和学术活动,促进了与国外合作高校在多领域的持续深入合作。由于建设成绩突出,学校被国家汉办评为“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巴黎七大孔子学院2次被评为“先进孔子学院”,匹兹堡大学孔子学院4次被评为“先进孔子学院”。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萧映荣获“2017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奖”。学校孔子学院建设成果多次得到了国家领导人高度认可。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学校与巴黎七大、阿伯丁大学开展“天空意象”等多项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项目。

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

不断升级学校英文网站,设计制作多种外文宣传手册、活页、视频,与国内外专业媒体合作,广泛报道推广学校信息,提高了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推动推动院(系)、科研单位建立英文网站,实现二级单位英文网站全覆盖,努力提高网站建设质量,为国外高校了解武汉大学提供了一个窗口,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实现学校国际排名不断提升。


下一步,学校将从以下方面加强国际交流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发展;加强部门间协调沟通,协同推进大外事格局形成;深入二级单位调研,积极做好师生服务工作;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加强国际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研国际化能力。

(稿件来源:国际交流部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