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生物城“大区制招商”侧记:“狼多肉少”就要跑

17.08.2015  12:10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李墨 通讯员 刘欣

招商难,难招商。

经济低位运行,土地、税收红利收紧,放眼市场,狼多肉少,想招项目,更难。

14日,武汉光谷生物城投资服务中心,一群80后却忙得热火朝天,兴奋地讨论着天南海北的生物企业,并摊开一系列“追到手”的方案。

这样的头脑风暴,每月一次。闻者不信:一个年收入近700亿元的国家级生物园区,会让一群娃娃搞招商?人家企业肯吗?

这回,光谷生物城还偏就不按常理出牌了。

   领导靠后站,小兵先谈判

光谷生物城现有700多家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园区领导扛大旗,一家家谈判引进来的。

今年年初,一个新决定让生物城的投资招商部门炸了锅——试水“大区制招商”,把全国划为若干大区,每人各驻一方大区责任田,充当招商急先锋。

这个决定,让投资中心的年轻人既兴奋又紧张。该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华西大区负责人龙霄直言,过去的招商班底是“1+N”,领导既带球又射门,后面跟着N个人,我们只管订机票,写材料,就算最后没谈成,责任也推给了领导:“你看,领导出马都没搞定,我们怎么搞得定?

现在,领导不“带球”了,控球权一下落在了这些年轻的80后肩上。出差去哪里,什么时候走,拜访哪些企业,计划全部自己定。为了配合大家随时变化的行踪,管理方式也颇为时髦:微信。所有大区每天都在线上报行踪和进度,以供后方决策。“最大的感触还是中八条”,龙霄说,中国人的饭局文化根深蒂固,过去不吃饭很多事情都没法谈。现在有了“紧箍咒”,招商关系反而变得简单,你能给企业带来什么,远比一顿饭重要。“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我们自己徒步、坐麻木,也绝不麻烦企业接送。只有这样,才能换取企业的尊重。

问责加目标,“狼群”玩命跑

实施大区制招商后,即使一个普通科员,也获得了独当一面的机会。但与机会相对应的,是每个大区每年20亿元的项目招商目标,完不成,将被问责。

这种厉兵方式,意外激活了团队的“狼性”。华南大区负责人钟兴说,每个大区都辖有几个省,第一次单枪匹马拜访客户,他从广东深圳到福建厦门,一口气跑了16家企业。

可是,没有领导出面,想见企业负责人,谈何容易。有的一连上门蹲守好几天,拨了十几通电话,连个中层都见不上,对方一看是个小年轻,根本不肯浪费时间。

西部大区,贵阳一家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干脆一口回绝:“我们只考虑北京,没有落户武汉的计划。

坐在冷板凳上,年轻的招商团队意识到,现在唯一能打动客户的,就是专业。

在郭凡所负责的华北大区,一家著名的医药生产代工企业,正打算从天津向外拓展。郭凡闻讯多次上门,对方再三犹豫后发来一份文件,涉及环保排放、投资强度、建设成本等20多项专业指标。

2小时。从接到文件,到回复所有数据,郭凡只用了一顿午饭的时间。

这2小时,最终打动该公司带着5亿元的项目,飞赴光谷生物城洽谈。

上个月,该公司董事长悄悄来到生物城摸底。他嘱咐随行人员:“不要惊动任何领导,我这次就见见一直追着我们的那个年轻人。

拼产业拼环境,招商不拿地皮换

土地和税收,历来是招商的两大利器。

拜访企业,对方往往上来第一句话便是:“你能给我多少地?减免多少税收?

光谷生物城投资服务中心负责人鲍俊华介绍,全国有大大小小180多个生物园区,光是国家级的就有26个,连县里面都在搞生物园,生物医药企业就那么多,狼多肉少。十八大以前,各地招商都倚靠政策红利,用土地、税收等真金白银刺激企业落户,易引发政策上的攀比和恶性竞争。

去年至今,国务院相继出台文件,对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予以清理和规范。两大“利器”不能妄动,不拼钱,不拼地,招商还能拼什么?“拼产业,拼环境!”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但长春说,大区制招商,是光谷生物城产业链精细化招商的一次探索。如果一个创新驱动的园区,拥有一流的产业链、世界级的服务平台和水平、活跃的资本要素市场,不怕企业不肯来。

不吃饭,不喝酒,这支80后招商奇兵,上半年累计拜访了180余家企业,为生物城带回了40个意向项目,其中亿元项目7个。此外,还有151个项目正在洽谈,当中不乏10亿级的大单。

上个周末,华东大区吴淼来不及歇脚,又站在了一幢大厦前,拨通了某医药企业的电话。对方问是否需要派车去接,他说不用,已到楼下了。电话那头一愣,笑道:“政府现在的作风,还真是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