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广场打造十几层高地宫 堪称亚洲最复杂地下综合体

29.04.2017  22:02
图为在建中的光谷综合体 记者周迪 摄 - 新浪湖北
光谷广场地下综合体示意图 - 新浪湖北
光谷广场综合体内换乘大厅记者周迪 摄 - 新浪湖北
来源: n.sinaimg.cn
图为在建中的光谷综合体 记者周迪 摄 光谷广场地下综合体示意图

  昨天,武汉晚报记者受邀来到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施工现场探访。这座号称亚洲最复杂地下综合体的工程,目前主体结构的圆盘中区已完工,南北区开始施工,预计今年8月底主体结构将全面完工,整个工程计划于2018年底竣工。这个备受瞩目的工程于2014年底开始施工,施工围挡挡住了视线,挡不住市民的好奇心。曾经的光谷大转盘发生了怎样的蜕变?武汉晚报记者为您一探究竟。

   现场

   光谷转盘建了座“地宫

  一叶白帆在绿草丛中扬起,这是光谷广场大转盘留在武汉人心中最经典的形象。光谷广场综合体开始施工后,白帆被拆除,视野所及之处只见围挡和塔吊。昨天,武汉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光谷广场综合体的主体机构,也就是中间的大圆盘已初具规模。

  从高处向下看,隐约可见层层盖板的棱角,盖板之间,一根根柱子在地下延伸。置身净空14米的负一层,阳光从头顶天空洒下,脚下可见负二层,负二层下面还有负三层。一根根圆柱在地下空间立起,整个大厅宛如地下宫殿。

  施工方中铁十一局工作人员介绍,以后乘客在负一层的换乘大厅中转,抬头可见9号线从头顶上方的夹层经过,与9号线平行的是珞喻路隧道,脚下的负二层是2号线南延线和珞喻路隧道,负三层是11号线的站台。

  中铁十一局现场演示的视频显示,项目完工后,光谷转盘上还是会重现白帆的形象。

   进度

   关键部位“蝴蝶结”主体结构已完工

  光谷广场综合体项目一分部总工刘永林介绍,该工程主体结构大致分为“蝴蝶结”中心区和南北区两大块。“蝴蝶结”区是该工程最为复杂的部分,从空中俯瞰,这块区域的平面图像是打了一个蝴蝶结,地铁、市政隧道及地下商业体等都囊括其中。今年1月,“蝴蝶结”区顺利封顶后,圆盘中剩下的部位——南北区开始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预计今年8月底,该工程主体结构将全面完工。

  主体结构完工后将进行外围隧道施工,整个工程初步预计在2018年底竣工。

光谷广场综合体内换乘大厅记者周迪 摄

   结构

   3条地铁2条市政隧道“叠罗汉

  光谷广场综合体号称“亚洲最复杂地下综合体”,体量大,且集轨道交通、市政、地下公共空间于一体。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6万平方米,整个工程土方开挖量180万方,相当于20个标准地铁站的量。基坑底面开挖深度达34米,相当于十几层楼高。

  从地表看,6条放射道路汇集到光谷广场综合体的地面中心环岛;从地下看,3条地铁、2条市政隧道在不同的平面“叠罗汉”,汇集并穿过这个中心。

  3条地铁线是2号线南延线、9号线、11号线,走向各不一样。2号线南延线呈东西走向,敷设于虎泉街—珞瑜东路道路下方,9号线呈南北走向,敷设于鲁磨路—民族大道道路下方,11号线呈西北至东南方向,敷设于珞喻西路—光谷街道路下方。

  鲁磨路、珞喻路两条市政隧道从地下穿越。6车道的珞喻路公路隧道呈东西方向,与2号线“并排”;6车道的鲁磨路公路隧道呈南北向,与9号线“并排”。

  综合体共分为地下三层以及一个地下夹层。从上往下看,地铁9号线站台、鲁磨路公路隧道并排位于地下一层上方的夹层,地下一层为地铁换乘大厅,地下二层为地铁2号线南延线区间及珞喻路公路隧道;地下三层为11号线站台。

   效果

   光谷广场交通压力大减

  行车方面,过境车辆可从地下隧道穿行,不用再绕转盘。其中,1270米长的珞喻路公路隧道,连通珞喻东路和珞喻西路,680米长的鲁磨路公路隧道连通鲁磨路和民族大道。

  轨道交通方面,3条地铁线、4座地铁车站在此相互连通。转盘周边共规划了11个地铁出入口,其中主要通过5个下沉广场连接周边各个地块。人流能够通过地下一层的非付费区到达转盘周边的任意地块,也可以通过地下一层中央集中大厅闸机进出地铁车站,大大减轻了地面的交通压力。

  从光谷广场综合体可方便地步行至2号线的珞雄路站和光谷广场站,到珞雄路站约300米,到光谷广场站则不到100米。

  在主攻交通功能最优的同时,光谷广场综合体也将给市民营造一个“最美地下空间”。

  记者张希为

  通讯员刘丹丹 高仕红 刘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