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专家充分肯定 东湖绿道将在全球人居大会推广

29.06.2016  10:27

  昨日,联合国人居署“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10人专家组造访武汉,经过初步评审,专家组成员充分肯定了东湖绿道的创意,并将于今年10月,在厄瓜多尔召开的第三次全球人居大会上进行国际宣传推广。

  去年,联合国发布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改善公共空间作为可持续城市化的重要指标,联合国人居署也于去年启动“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的评选。正在建设中的武汉东湖绿道成为首个入选的示范项目。

  建设业主武汉地产集团人士介绍,目前,环东湖绿道工程已全面铺开。湖中道九女墩筲箕湖生态驳岸200米样板段已率先完工,湖山道正进行1公里长的亲水平台施工,郊野道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和路基换填。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办事处高级人居官员布鲁诺·德肯在看到东湖绿道的规划后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用绿道的形式,将这一城市最大公共空间还之于民非常重要,其他城市也有湖区,武汉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东湖绿道项目开创了全国首例“众规网上平台”,市民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绘制出自己心中的环湖绿道,实现全过程的公众参与,规划、交通、水文、园林等多专业人员共同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周玉斌对此做法十分称赞:“公众参与和共同规划,正体现了中国从蓝图式规划向协商式规划的转变,非常具有示范意义。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说:“东湖绿道项目向世界发出一个信号——中国的城市化正在进入一个更注重人的活动和生态环境、更加以人为本的转型期,武汉将成为世界城市的‘明星’。”他同时建议,东湖绿道的概念可向武汉其他湖泊“复制”,建立起武汉湖泊公共空间系统。

  昨日,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张振山透露,明年1月专家组还将造访武汉,考评东湖绿道建成后的效果。

  上百种野生脊椎动物在此栖息

  13条生物通道为动物留空间

  本报讯(记者韩玮 实习生王沛之 通讯员张翼峰 孙佳)昨日,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首次详细披露了东湖绿道的规划设计方案。不仅让市民实现“世界级慢生活”,也规划了13条生物通道,保护上百种野生脊椎动物栖息地。

  东湖水域面积达32.4平方公里。目前,东湖绿道范围内共生存着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在内的上百种野生脊椎动物,东湖湿地是冬候鸟由北方迁至南方的重要栖息地。东湖绿道规划设计中,注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规划了13条生物通道,比如为小野兔、小松鼠等小型动物设计可以穿行的管状涵洞和箱形涵洞,管涵设低水路和步道,便于小动物通行。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导刘滨谊表示,绿道应打造成更自然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欧美国家绿道基础和核心是生态廊道,不仅是为人,还为各种生物留出生存空间。武汉在这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突出。

  武汉地产集团有关人士表示,为了让动物自由自在通行,国外很多公园和绿道系统中,都十分注重生物通道的设计,比如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内各种形式的生物通道较多。

  据悉,整个大东湖区域的绿道体系将达到124公里,串联起大学和文化空间、串联起湖景、山景和田野郊原空间,而随着武九铁路的搬迁,还将串联城市公共中心以及滨江沿线开放空间,其中一期工程为目前正在建设的28.7公里环东湖绿道。

  目前东湖绿道周边大学校园较为封闭,部分核心景区也向市民收费。东湖绿道建成后,将营造更加开放的空间,其中磨山景区将免费开放,楚风园景区将打开围墙,也实现免费。下一步还将增加校园绿道,实现景区巴士在校园的接驳,开放高校运动场等区域。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