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来4千元艰难创业 冷门掘金制定亿元发展目标

01.06.2015  19:30
()1月24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阳光基金成立仪式上,全国25家互联网金融平台高管登台,发出推动行业阳光化、透明化的宣言。

来自湖北的王中刚正是其中一员。虽然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2014年8月才正式注册成立,属于这个行业的“新人”,但为了这第三次的全新创业,他已筹备了整整一年。此前,他在网络科技、线下担保小贷等领域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2015年我们会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发展,这半层办公室已经不够用了,年后我们就要搬到楼上去,扩大到整层。”站在光谷未来之光的办公室里,CEO王中刚踌躇满志。

放弃名企offer

借来4000元创业

如今的王中刚,与团队制定发展目标时常以“亿”为计算单位。谁又能想到,他当年是揣着4000元借款,开始磕磕碰碰的创业之旅。

2004年,汉川人王中刚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毕业前夕,他与武汉邮科院签了约。但毕业后,他却改变了主意——创办一家互联网公司。王中刚是家中老幺,自幼备受宠爱,但他行事相当有主见。当时他是这样考虑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80后,读书考试是强项,但动手能力却有限。即使进入名企,也得从基层的技术员做起,不安心做技术的自己,将来不会有大的出息;而如果选择创业,独立拼搏,虽然风险大,但可以全面磨练,只要成功,就可以尽享胜利果实;就算失败了,自己还年轻,输得起。

虽然如今全民创业已成潮流,从BAT等一线互联网企业辞职的创业者更是屡见不鲜,但在十年前,放弃名企offer做前途未卜的生意,王中刚的这一选择颇为另类。家人对此明确反对,更不愿意提供创业资金。

执拗的王中刚瞒着家人,向一位年长的亲戚借了4000元,在街道口租了间办公室,宣告自己的武汉王子科技成立。

事实上,对于开公司而言,4000元无异于杯水车薪。王中刚绞尽脑汁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租办公室时,他与物业协商,公司还在办理相关手续,等手续到位后再付租金,新开的公司肯定跑不了,物业觉得有道理,没有急着催他,他也因此赢得一段缓冲时间;没有钱安装电话,他找到一家正在做促销活动的电信运营商,这家运营商一次性为他免费安装了13部电话;最困难时,他身上只剩1元钱,连和员工一同出门都付不起公交车费,他急中生智,让员工留守公司,自己只身前往谈判,最终顺利签约并领取300元的首付款,暂时度过了这场“经济危机”。

冷门中寻商机

换角度盘资源

对起步资金薄弱、又无核心技术优势的初创企业来说,如何活下来是最大的问题。

为了养活公司,王中刚尝试过代建网站、代理网络域名,总算暂时解决了困扰公司的资金流问题,留住了员工。一年后,他终于寻找到“现金奶牛”,切入通信增值服务领域——企业短信服务。

在当时,企业短信服务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优质大客户一次购买几万元短信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努力,企业短信服务当年就给公司带来了超过200万元的营业额。过去困扰公司的现金问题迎刃而解,他也因此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朋友看来,王中刚善于从冷门市场中寻找商机。别人视为畏途,他却偏偏能换一个角度将之盘活。公司初创时,王中刚面临两难:招聘优秀的技术人员,难以养活;不招聘优秀的技术人员,做出的网站难以让客户满意,公司也难以发展。其实,这一问题在行内颇为普遍,以至于同行都形成了共识:养技术人员不如临时请技术人员。

大武汉的网络公司尚且养不起专业技术人员,武汉周边地市的网络公司问题当然更突出。正是基于这一判断,王中刚捕捉到了新商机:与武汉周边地市的网络公司合作,对方接订单,自己出技术人员,他就此闯入“人才外包”这一领域。到2010年,王中刚已把分公司开到重庆、福州等地。

实现财务自由的王中刚,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行业。一次,在帮客户做新车贷款担保的网站时,他发现,这是一个需求极大的市场。说干就干,他马上报了武汉大学一个金融培训班,3个月下来,他对金融领域有了初步了解。2006年,他成立通宝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投融资咨询领域,并在荆州、昆明、成都等地成立专注小额贷款及担保等服务的多家公司。

进军互联网金融

希冀“透明阳光

凭借着多年积累下来的资金和人脉,在这个新行当,王中刚如鱼得水。但2012年开始,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让王中刚看到了自身的局限,决意转型。

经过一年筹备,王中刚创办湖北联众智横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爱上贷平台。作为这一领域的“新人”,王中刚认为,自己平台的特色在于主做车贷、小额信用,坚持小额分散理念。“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高,相比之下,小贷公司借款金额要求50万以上,贷款期限不低于1年,一般只做抵押及担保贷款,这使得企业融资门槛高,放贷审批流程复杂,放贷时间长。同时,小贷公司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而P2P网贷稍低,且更方便快捷”。而自己此前的从业经验,亦有助于风险把关。

在飞速发展中,互联网金融也爆发出诸多问题,P2P平台诈骗、跑路等消息不绝于耳。如2014年11月,武汉惊现“四胞胎”P2P网贷平台,初步调查表明约有40人被骗50万。对此消息,王中刚也十分关注。“任何行业都免不了有浑水摸鱼的人,何况是在互联网金融骤然升温的当下。而我希望能走更阳光、更透明的路。”为此,1月17日,在中国互联网金融武汉峰会上,王中刚等与会代表纷纷响应中国互联网金融诚信联盟秘书长袁善祥提出的行业16字公约:控制欲望,坚守诚信,崇尚创新,防范风险。1月24日,他又赴京参加“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阳光基金”发布会  ,并担任基金会理事。

在王中刚看来,阳光基金应该成为互联网金融民间化的阳光,也应该成为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资金短缺这一发展瓶颈难题的阳光。

■  对话

机会只会留给有心人

记者:从网络科技公司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王中刚:机会只会留给有心人,要想抓住风口,你只能提前做好准备,练好内功。实际上,如今最热的另一个领域大数据云服务我也有涉及,我控股的仙云科技投资300万正为本土电商提供大数据服务,分析客流情况,研判产品趋势。

记者:这几家公司横跨不同领域,你的时间如何分配?

王中刚:以互联网金融为主,其他公司的团队十分优秀,业务也稳定。

记者:创业10年,你对自己有何评价?

王中刚:这些年我选择的行业,恰好都符合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唯一的遗憾在于,由于没有正儿八经上过班,没有大型企业流程制度的历练,在管理上需要自己从头摸索,付出了不少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