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肉:一条打私新闻为何引发恐慌?

06.07.2015  15:35

  一条打私新闻为何引发网民恐慌?

  光明网记者梳理了近日媒体关于“僵尸肉”事件的报道,发现有四个疑问,仍值得追问。

  坐“”专家:罗云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

  四问“僵尸肉”:一条打私新闻为何引发网民恐慌?

  “僵尸肉”新闻由何而起?

  6月23日上午6时,侨报网发表《“70后”“僵尸肉”你吃到过吗?从美国等国走私至中国》,率先将“僵尸肉”置于公众视野之下。

  文章称:“6月份,中国海关总署在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据悉这些‘僵尸肉’主要来自美国、巴西、芬兰、德国等国家。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长达三四十年,其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不堪想象。

  网上信息显示,侨报网是依托美国《侨报》的网络新闻平台,是美国的一家华文网站。

  5个小时后,新华网的一篇《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被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僵尸肉”自此受到全民关注,引爆舆论。此后,包括《新京报》《京华时报》在内的十余家报纸也对“僵尸肉”时间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微博、微信朋友圈亦被“僵尸肉”相关文章刷屏。

  何为“僵尸肉”?

  记者梳理此次持续沸腾的“僵尸肉”事件,发现“僵尸肉”这一称呼在侨报网的报道中就已经出现。文章指出,“6月份,中国海关总署在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随后,文章即用“僵尸肉”来代指这些查货的冻肉,并指出,“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长达三四十年”。

  事实上,就这篇文章而言,“僵尸肉”一说并不明确,不论是“肉龄”,还是其他食品安全指数均未有具体规定,更多是一种形象化的代称。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质疑,“僵尸肉”之名由何人而起?“肉龄”长达三四十年的冻肉是否存在,比例有多大?

  罗云波表示,作为一名研究食品安全的专家,从专业角度来分析,肉类存储三十年成本很高,几乎不大可能存在。中国农业大学另一名研究食品安全的专家也表示,“肉龄”长达三四十年的肉自己从未见过。

  专家表示,按照规定,肉类冻品的保质期,要求在-18℃及以下的冷冻环境中,贮存期为8-10个月,不宜超过12个月。

  “僵尸肉”有多少?

  短短几天时间,“僵尸肉”几乎成了无人不知晓的热名词。有网友表示,得知这批“70后”猪蹄、“80后”鸡翅很有可能曾出现在自己常光顾的夜宵摊和餐厅时,“已然吓哭”。

  四问“僵尸肉”:一条打私新闻为何引发网民恐慌?

  不论是第一篇就“僵尸肉”的报道还是之后新华网的两篇追踪报道,文章中都只是说,海关总署此次查处的“走私冻品”多达10万余吨,所谓“肉龄”长达三四十年的冻肉,只是“一些走私冻肉的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文章对此次海关总署在14个省份中查货的走私冻品到底有多大比例的冻品“肉龄”长达“三四十年”并未做具体说明。除此之外,记者并未在“僵尸肉”的相关报道中发现标有“三四十年前生产日期”的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此后部分媒体在报道“僵尸肉”事件时,却偷换了概念,如在微信上流传甚广的《一图 | 太可怕!你没听过“僵尸肉”,不代表没吃过……》一文,就有如下表述,“近日海关总署查处,10万多吨超40年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宵夜摊、餐厅,初步估计涉案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

  如此一说,原本只有“一些”的“70后、80后”僵尸肉,竟然变成了“10万多吨”全部超过了40年,而且,原本已被“海关总署查获”的冻肉,也摇身一变,似乎都已经“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我们身边的宵夜摊、餐厅”。

  “僵尸肉”从哪里来?

  正如专家所言,三四十年的仓储、冷冻费用不菲,因此“70、80后肉”不大可能大规模存在。部分网友也表示质疑,四十多年的仓储、冷冻费用超过了冻肉本身价值,走私并不划算。

  《媒体揭秘“僵尸肉”来源:多为国外过期战备肉》一文似乎回答了此问题。新京报记者在此文中表示,一位长期从事牛肉贸易的崔某表示,“这种陈年冻肉多为国外的战略储备物资,以美国为主。在仓储物资的替换中,部分陈年牛肉开始流通向市场。

  文章指出,“据了解,出于战略储备和稳定价格的需要,各国都会主动将大量肉类冷冻储存。以我国在2007年颁布的《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规定,冻猪肉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冻牛、羊肉原则上不轮换,每轮储存8个月左右。

  根据美国FDA的推荐规定,新鲜肉类和禽类不超过1年,新鲜鱼贝类不超过6个月。通常来说,常见肉类的冷藏时间都不宜超过1年。

  如果陈年冻肉确实多为国外战略储备物资,有一个不得不问的问题是,为何按照正常储备肉管理办法,冷藏时间不宜超过1年,要及时更换的肉类竟会存储长达三四十年?

  除此之外,文章指出,“一位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与盈利性冷库需要考虑仓储、电费不同,这种战略储备肉的储藏成本非常低廉。作为战备物资储存的肉类,折算后的冷冻成本约为每吨17元/年左右。”对此,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自己也很想知道“17元”的成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梳理以上四个疑问,可以发现,所谓“僵尸肉”是否存在,查处的走私冻品中有多少“僵尸肉”实际上都尚且存疑,更遑论有多少“僵尸肉”走上了百姓餐桌。老百姓大可不必因此恐慌。

  光明网记者将持续跟踪此事件后续报道。 (光明网记者 宋雅娟)

(编辑:丁喆)
护眼灯能防近视?专家称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更有效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晗)“智能数码LED灯”、“无Wuhanw.Com.Cn
实习医生会诊酿事故 副主任医师被追究刑责
陈女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后,Wuhanw.Com.Cn
小伙考后彻夜聚会晕在KTV 脑电图检测为癫痫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媛 通讯员廖燕 李锐)考后忙于Wuhan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