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政管人的网课教学“笔记”

13.03.2020  14:51

编者按:在疫情发生的新学期,学校发布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明确要将新学期“推迟开学不停学”的工作贯彻落实到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积极行动,有条不紊的准备并实施了起来。为实现教学不停摆,每一位授课教师秉持着细致落实、共克时艰的精神,尽最大努力保证授课质量与课程进度,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学生的课业的影响。


炳烛之明 催人奋进

张星久教授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学期承担本科课程中年龄最长的老师,之前从未使用过网络教学平台。张老师这学期所教授的课程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在接到新学期线上教学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准备工作中,一边自学一边向班级学委请教,一步一步攻克对于老教授们来说最困难的地方——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

做足充分准备,确保第一周顺利开课 第一次上课的前一周,张老师就在班长和助教的帮助下,一边学习如何使用QQ进行教学,一边调整测试教学方式。

张老师回忆说,因为开课前自己进行了多次调试,并在开课当天很早就上线,与同学们一起进一步测试熟悉QQ教学,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找不到某个按钮,偶尔也会忘记开麦,有的同学也会忘记关麦,稍微有点手忙脚乱,不过在同学们的指导下,经过调整,第一次上课总体比较顺利。

边上课边总结边学习,努力提升教学效果 在吸取了第一次上课的不足后,张老师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那就是记住QQ教学所需的每一个按钮。

经过一周的反复演练,张老师QQ教学已经非常熟练、流畅了,张老师又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在互动上下功夫。第一周课后,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张老师布置了课后思考题,同时也将这些题目作为下周课堂互动的主题。第二次上课以此互动为开场,同学们踊跃发言,老师逐一点评,将学习氛围推向高潮。

张老师说,第二次上课的时候,自己打开手机QQ放在电脑旁,这样可以一边上课一边看同学们的留言,及时了解同学的反馈,非常简单方便,课堂气氛也比第一次更加积极活跃。

从“紧张陌生”到“从容不迫 从刚开课前的紧张,到现在越来越适应,张老师已经渐渐喜欢上了在线教学这种授课模式。张老师感慨道,在授课过程中,会有同学通过留言主动对老师引用的典故、资料加以补充,这一点比实体课堂更好,就好像一下子多了很多助教,随时与老师互动,真正在教学中体会到了教学相长。

迎接网络授课新挑战 助力依法防控新疫情

刘俊祥教授执教已超过三十个年头,这学期他承担的课程是给政治学与行政学2018级本科生讲授《宪法与行政法》。

延期开学的通知一发布,刘老师就高度严肃对待,他给自己定下教学目标——“在进入新冠疫情防控时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等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有关讲话和政策文件,领会中央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精神,从理论与现实结合上,对《宪法与行政法》课程进行全新备课。”同时,立刻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计划——“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政策和武汉大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延期开学期间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办法》等规定,按照‘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宪法与行政法》将利用QQ群等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方式多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教学,以求在服从和服务于人民战‘疫’大局的前提下,能够方便有效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网络授课,对刘老师来说却是个新鲜事物,他立马下载各类软件,积极学习和尝试运用学习通、QQ群、微信群等网络技术平台。不惧年龄劣势,勇于挑战自我,通过各种努力,第一周顺利开课,成功地完成了平生第一次网络直播教学。

在第一次上课前,刘老师语重心长的给学生提出了三个希望:

一是希望学生及其家人,都继续坚持抗疫,作一个健康人,为抗疫早日胜利作出贡献;二是希望学生作一个好公民,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当地的抗疫政策和安排,并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努力;三是希望学生作一个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要按照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努力学习,作一个好学生。

跨越十三个时区的线上混合教学模式分享

李泉老师这学期授课《公共危机管理》,他说:“线上教学对我而言并不陌生,从2006年开始就尝试过不同方式,包括多地远程实时直播课堂、完全线上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模式。从教学效果而言,感觉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多种教学法的效果。因此收到学校通知后,便按照混合模式开始完善课程设计。”由于目前李泉老师人在美国,授课和与同学们交流的一个最大障碍是时差问题,虽然尽可能想办法克服了,但是在跨时区线上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他记录了一些自己的准备过程和解决思路,与天南海北、克服各种困难教学的各位同事交流共勉。

准备素材 PPT录播+互动答题+课后作业 根据以往经验,通过网上直播复制实地课堂的互动效果难度非常大,网络拥堵掉线也会打乱授课节奏。所以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把教师讲解的部分设计成PPT录播,根据每周的教学进度提前录制好PPT的音频讲解资料。录制过程中力求在保持连贯性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每一页平均两分钟左右的讲解时长,这样每一章的讲解总时长都争取控制在一小时以内。避免学生收听疲劳。

PPT发布之后,对学生的要求是依据PPT的内容看书自学。作为补充,李泉把线上讨论、答疑和测试的环节放在了每一周的周末。一是避免和学生其它的晚间课程冲突,另外也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一部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顺利开展线上教学。线上互动的部分,在每一章PPT中的相应页面部分加入了互动答题。目的是通过互动答题的方式对重点内容进行再次讲解,并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此外根据每一章的核心内容,还添加了可供互动讨论的话题,计划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丰富线上气氛。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李泉在课程中还添加了课后作业、课后测试以及课堂报告环节,由学生在完成课本学习之后在截止时间之前自行选择完成。为了完善这门课的实效性,在课外资料部分补充上传了和危机管理相关的最新新闻报道和视频,供学生下载阅读观看,同时也为线上讨论提供了素材。

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而言,李泉使用的教学平台是课堂派,是目前国内主流的教学平台,在功能和页面设计上都不错,使用起来也简单,超过了美国当初的教学平台。在开课之前,上传详细的教案,并录制了一段10分钟左右的讲解视频,让同学们熟悉如何使用课堂派,并明确知晓课程要求,任务安排和进度。

补充完善 QQ群+屏幕共享+节奏调整 作为补充,由学习委员建立了QQ群。从第一周的教学实践来看,非常有必要。课堂派设置有直播和录屏+第三方直播两种功能。第一次线上讨论环节因为个别同学的电脑设置和网路问题,一直没有办法参与直播。所以切换成通过QQ共享课堂派屏幕的方式。整个过程同学们收听、收看都很流畅,可以按照进度顺利完成在课堂派上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微信答题。不足之处在于同学们的反馈只能通过书面方式进行,无法进行语音互动。

另外因为调整和切换网络连接,讲解互动试题花的时间多了些,没有能够互动讨论预先公布的每一章的讨论话题。第一周的线上教学结束后,李泉反思后续需要主动调整课堂节奏。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本来是包含实地课堂问答互动环节的。从第一周使用QQ的情况来看,同学们收听收看都很稳定,但学生端都必须关闭麦克风以避免回音。如此一来实时语音互动部分就差强人意,同学们提问和回答只能通过在QQ上打字进行。后期计划通过加强利用课堂派的提问和抢答的功能让同学们能更多地通过语音的方式参与讨论,也会注意在播放视频的时候开启弹幕,以同学们更熟悉的方式增加参与度。

持续改进:弹幕+抢答+奖励星星,增加学生参与度 在第二周的课堂中,教学互动仍然主要是通过QQ分享屏幕加课堂派录屏的模式。同时还实验了针对讨论话题由同学们直接以弹幕的方式来回答,发现可以利用课堂派的词云功能来对大家的发言进行快速归纳,效果还比较好,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保持。同时,课堂派提供有提问和抢答功能。

从第一、二周的教学过程来看,由于课堂派的直播和QQ的分屏功能都无法做到语音及时互动,同学们根据其他课程的经验推荐腾讯会议。因此从第三周开始我考虑将线上讨论部分分为两段。第一段以互动试题和重点讲解PPT为主,采用课堂派录屏加QQ分屏的方式。第二段以话题讨论为主,围绕我预先上传的话题和视频展开,此段采用课堂派录屏加腾讯会议的方式,同时利用课堂派的提问和抢答功能做到同学们既可以主动发言,也可以抢答和被点名回答问题。之所以两阶段都包含课堂派是因为QQ和腾讯会议目前无法有效率地记录同学们的讨论参与程度,而课堂派对弹幕发言、提问和抢答都可以实时记录,而且老师还可以通过奖励星星的方式来更多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总体而言,经过两周多的调试,目前的教学效果与最初线上课程设计的预期还是有差距。互动性与授课节奏依然是调整的难点,好在同学们都很配合、支持和包容,对结合实际案例的课程内容也很感兴趣。希望经过不断的调整之后,教学效果在今后几周中能更加完善。

(编辑:周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