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九位老师的网课周记

27.02.2020  20:41

通讯员: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这一年春天,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老师同学们的学习工作规律被迫打乱。面对疫情,线上课程成了老师同学们在分别月余后再次见面的场合,“停课不停学”的不仅仅是学生,老师们对足不出户的线上授课模式也有颇多感受。

乐音老师:期待与酸爽肩并肩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酸爽的两周啊。本来胸有成竹的课程,很多经年积累的教学要点笔记都留在办公室,只能在网上重新找资料备课。后悔没有早点去办公室把资料搬回家来,于是这个假期变成了强化学习的假期。在传统教学的基本框架上,以网络教学为导向,重新思考课堂结构,设计适合网络教学的方式和环节。

一方面重新备课,另一方面还要学习超星学习通的内容。在开课前一周试讲,我从抽屉里翻出从未用过的手机支架,怀着不想成为直播明星的惴惴之心开启直播,一通手忙脚乱过后,上课总算有了着落。但是学习通直播更适合讲解类的课程,而外语专业基础课作为实践课,它的教学特点是大量的互动: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所以我最担心的是,学生能不能开口。实体教室搬到网上课堂,如果互动不好,基础课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一旦上课方式有了最基本的保障,又开启了新的探索之路:微信直播,QQ视频通话,腾讯会议,腾讯课堂……俄语系的老师们在上课方式上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开课的那天,看到很多老师反映上课的情况,对我是很好的激励和鼓舞。等到自己上课的时候,虽然过程中还是有点小疙瘩,但总体来说很顺利,我和学生们都很快就沉浸到教学中,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分别了近五十天以后,在空中课堂听到了18级学生们熟悉的声音,还有点小激动,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各有特点的脸庞;2019级是今年新接手的一个班级,只能通过声音认识他们,再见面的时候要验证一下她们长得是不是我想的那样。

忙碌的第一周结束了,有很真实的开学的感觉!接下来,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第一周的新鲜感过后,如何保持线上教学的效率效果恐怕是我们这个学期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外院的老师真不是盖的,在第一周的实时报告中我看到了一些我不熟悉的新工具,大英部的苏子洲老师还在第一时间整理了zoom使用攻略……要学习的东西好多,可学习的东西也不少。这次的疫情虽然给我们的传统教学带来了不便,但也“迫使”我们打开了很大一扇窗。疫情过后我们的教学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也好期待啊!

韩永老师:在摸索中完善

停课不停学”!虽然眼下疫情仍然不容乐观,但是我们的学习不可以停下。自2月17日开始,我在“跌跌撞撞”中开始了网上授课。

大概在2月10号左右,我就收到了可能进行网上教学的相关信息,这让我有几分担心,同时也有几分期许。担心的是自己的网速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否能玩转相关教学软件、是否能保证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效果等等;而所期许的是通过网上授课摸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新模式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学前的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学校学院下发的相关网上授课的培训资料,并实际进行了测试。除了测试学习通相关功能之外,还测试了QQ视频与语音以及钉钉的相关功能。经过多次测试,结合自己的网络状况我最终决定使用学习通来构建课程、设置任务点、布置作业、发布讨论,而在课堂上则使用QQ屏幕分享功能共享屏幕,同时通过QQ语音与文字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

由于有几位同学没有买到教材,所以我首先在学习通上编辑了所有课文的内容,然后上传了授课PPT及其他的相关资料。此外,我还尝试在学习通上面布置了作业,设置了讨论话题等。目前学生们已经完成了我所设置的第一单元的相关作业,话题讨论仍在进行之中。

QQ分享屏幕对网络的要求不算很高,基本上不会卡顿。我在一周的教学实践中没有卡顿过,不过要在讲解时提前关闭学生的麦克风,以免影响教学效果。在需要学生互动时再打开学生的麦克风即可(当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掌控麦克风的开关,不过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次提醒)。整体来说,这一周的实践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前所担心的问题基本上没有出现,学生的配合也比预想的要好得多。而且学习通上面还有很多功能需要去体验,去测试,这将是我接下来教学中需要尝试的地方。当然,还是有一些担忧的地方,比如一天有4节以上课程的时候,学生们的视力该如何保护;由于讲解时使用的屏幕共享加语音,无法确保同学们是否真正地在听讲时集中注意力观看PPT上的相关内容;学生们的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应对等。这些问题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找打妥善的解决之策。

王艳卿老师:挑战与期许手相连

2020年春季学期因为这一年特殊的春天变奏,因为突如其来、暂未消散的疫情而变得与众不同、复杂多变,同时也因为网络空间的多样性和新鲜感,变得值得期待、充满期许。2月17日,全校超过880门各科课程如期实现了线上课程开启,超过两万名散落各地的学生积极感受并参与了线上教学的新模式。应该说,这一新学习模式对于组织教学的主体——教师而言,则更是充满了全新的挑战(包括心态的调整和网络技能的学习提升),让每一位网络教学“小新”在短短的几天就攒满了几番新的滋味,涌上心头,其中包括焦虑不适、好奇试探,当然也包括积极主动的方法摸索和教学手段新探索。

本学期我主要承担三门课程——两门本专业课程(《俄罗斯国情学》2、《俄罗斯文学史》2)和一门全校一般通识课程(《电影中的俄罗斯文学》)。相比通识课而言,线上教学对语言专业课程有更多的限制,然而从广义上说,我的课程都属于专业知识讲座型和综合语言实践型课程,与基础语言实践课相比,它的优势是可以适时调整实践互动在线上教学中的比例,增加课后作业比例,增强自主学习的效果。这些都是2月初学校下发线上开学通知之时在思想上应对线上教学模式所做出的迅速而简单的调整。但是真正落实到实践中,还是需要更多的线上教学专业技能和经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完成每一个45分钟的课程。

事实上,在参加2月12日人文学部开展的珞珈在线平台教学培训之前,除了按规定加入学生的QQ群、上传课程教学大纲、布置本学期的课程任务之外,多方找寻教材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好在网络发挥了重要的教学优势,在号召同学们开展网络搜寻的同时,很快从全国高校俄语各个教学探讨学习群中找寻到丰富的电子资源,同事们之间更是互通有无,相互分享各自所需的电子教材。另一项关键任务便是借助多版本的在线教学指南学习珞珈在线教学平台和手机端学习通的使用,从最初的陌生、玄幻、敬而远之到了解、熟识进而自如地在其中完成诸如搭建知识任务点、上传课件资料、布置课后作业、发出通知等操作,得心应手虽不敢说,但心里也不禁为能迅速掌握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而有了一点成就感和欣喜感。对于我个人而言,还需要做时差的调整(目前为新疆时间),应对已经安排的课表时间,所以周三一门早课,北京时间8点(新疆时间6点)室外星星点点、满目漆黑之时,我已坐在平台前开启了一段神奇的线上教学时空之旅!

在学习使用珞珈在线平台和学习通教学模式的同时,正式开学前我们也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探寻学习多种线上教学平台的应用技能,有备无患以防网络对线上教学的意外冲击。在教学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单一的线上教学平台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平台的功能、服务器的承受力等等,所以做出应急预案成为重点。通过对各种交流平台(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雨课堂、腾讯课堂、钉钉等)的认识和筛选,鉴于本学期三门课程的特性和线上教学准备方案中的心理预期调整,我暂时选中了腾讯课堂。因为该平台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功能强大:PPT展示、视频观赏或分享屏幕,配以实时语音授课,甚至可以实时视频授课,它的功能性还在于签到、白板、举手语音等方面。上周试课时,有些学生询问是否具有回放功能,而这周就看到软件更新后可以提前设置回看功能,不过需要线上课堂结束后24小时才能系统生成回看。从上一周的线上教学情况看,该平台基本可以实现70-80%的教学任务和效果,课堂互动可以通过举手语音和讨论区实现(这需要师生的高度配合,学生对课件资料的提前预读,网络的流畅等);只是举手功能只能支持同时6人上台,且受网络的影响较大,偶尔会出现语音滞后、回音和重音的现象,退出再进入课堂会有所缓解。

我想,不管使用哪一种平台模式进行线上授课,都需要课程组织者对软件功能具备相当的熟识性和操作性,做好心理预期和应急预案(备选平台),当然也要实时通过QQ群或微信群通知学生,告知线上教学的方案、需要提前和课后完成的学习任务。特殊时期,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线上教学的功能和优势,实现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从时间上说,也能让宅在家的师生们在各自的职位中实现自我,不负韶华。

当然任何一种线上教学模式,都比不过面对面的实体教室模式,所以我们真心地期盼着疫情散去,我们都能安全地踏上归途,重新回到我们想念的城市和我们生机勃勃的、如新的校园。

李雪老师:扼住困难的“咽喉

一开始听说要网课,我是抗拒的。

不光是心理上不习惯的问题,更多是现实的困难使我感到困难重重。我是年前携家带口老老少少六口人飞去三亚度假,随着疫情严重,我们不得不退掉原定回汉机票,改飞郑州再回老家。中间各种忐忑仓皇不表,总之到家的时候身边没有任何教材资料、没有笔记本平板,只有随身一部手机。而老家没有无线网,封闭隔离后也没有快递。说实话,连只能写出字的笔都没有,能写字的纸还是我爸单位二十年前的稿纸。此外两个老人两个幼小的娃加上我们夫妻俩,家里只有客厅和一个卧室有空调,两个房间装6口人,我去哪里上网课呢?

然而学校要开学,学生要上课。我从烦躁的状态慢慢沉静下来,开始去看别的老师上网课的各种总结反馈,慢慢摸索考虑自己能做的事情。

首先是教材。在我们的博士生高政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可以在线看前五课的网址。于是我把图片一一存了下来。

然后买了流量包,开始熟悉学习通等平台的操作。学校的直播培训是个很好的契机,看着纷至沓来的弹幕,一时间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个老师都在面临问题解决问题。学院也建立了微信群,熟悉和不熟悉的ID在讨论同一个话题,这种感觉很治愈。

接下来就是把已经很熟悉的教材用全新的角度审视分解。哪些内容最好通过录播完成,以保障流畅的录制和观看;哪些内容必须师生互动或者小组互动;哪些内容可以通过作业来处理。

到了这一步,我感觉自己的心态已经稳下来了,不烦躁了,终于进入了工作状态。

由于我负责的两门课共涉及三位老师,所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和互助,最终也确定了每位老师的工作内容。15号试课,我穿上大袄,钻进没空调的房间,和暌违多日的同学终于在虚拟平台上联通了。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我们不仅仅按照要求测试了15分钟,更是更换多个平台试验多种互动模式,最终确定了授课平台。

我开始在学习通上陆续上传相关的录播资料并发布通知。还能看到同学们学习的进度。此时我开始感到网课平台的优点:它使得老师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适时提醒以及调整。而录播内容可以反复播放,有有利于同学们的复习。

17号上课第一天,钉钉错峰语音会议。钉钉表现良好,同学们表现更加良好。我的感觉是,同学们更加专注了。因为我是把需要互动的内容放在钉钉完成的,这意味着全程我都在不停的cue同学们,对于每一位同学而言,他需要随时注意着是不是被老师要求开麦或者被同学要求小组对话。效率奇高。

一周下来,我对于目前录播加语音会议的模式是满意的。对于我们的同学们是万分满意的。在这个过程中,同事之间互帮互助的情谊更是珍贵的。

我家的宽带紧急安装了,相信接下来的网课会更加顺利。而网课平台,我想,即使是以后,也将会是又一个有益的授课手段。

苏昉老师:反复比较,择优而用

开学第一周,我承担了法语专业2019级《基础法语2》、《法语视听说1》,2017级《口语技能与实践》三门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总计10个学时。

线上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和简单的电脑设备搭建空中课堂,打破地域和场地限制,让身处不同地点的教师和学生实现即时教学互动。这是目前这种特殊时期实现“停课不停学”的最佳途径。在与同行老师多次交流并反复比较之后,我选择了“钉钉智能移动办公平台”,采用“视频会议+分享屏幕”的方式授课:课前,将相关课程语音和文字资料上传至钉盘共享区,学生提前下载使用,完成自主预习。课中,学生接受“视频会议”邀请进入同步课堂,通过“共享屏幕”看到板书和教学内容展示,并随时打开话筒回答提问,实现语音互动。上课过程中,通过查看聊天框信息,获取学生的即时反馈,随时进行细节调整。课后,通过群公告发布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上传至钉盘。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学习通、雨课堂、慕课等多个学习平台出现卡顿、闪退甚至系统崩溃的时候,钉钉平台一直保持稳定,课堂运行很流畅,视频、语音、文字等各种形式的即时互动都毫无压力。第一周的教学任务完成得很顺利,三门课程学生到课率100%,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为理想。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课堂教学中分享播放语音文件还存在技术问题,难以有效监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时学习情况,“钉钉平台”中群汇报、智能填表、打卡、群投票等功能尚未合理利用。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和学生们一起,继续研究和摸索,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张申威老师:灵活应对,无痕转换

本人于第一周共完成《综合德语4》和《德语基础写作1》两门课程共计8课时的网络教学工作。总体来看,较为良好地实现了线下课堂向网络授课的“无痕”转换,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语言课堂的实时交互性,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现从课前准备、课程环节实施、问题总结等方面将本周的网络教学总结如下:

从获悉学校确定开展线上教学起,本人便与搭班教师、德语系曾璇老师开始针对网络授课方案进行讨论,并着手授课软件的遴选与测试。经过两人的第一轮测试,我们初步选定QQ群、腾讯会议以及ZOOM云会议为备选授课软件,并与2018级德语专业的全体同学约定时间进行集体测试。最终,从网络稳定性、实时交互性以及操作便利性三个角度考虑,我们确定ZOOM云会议为视频授课软件,QQ群为课程信息与资料分享平台。

同时,针对网络授课的特征,本人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也进行了相应变动:进一步明确了课中环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调整课中与课外练习的形式与比例,并适当增加了更适合网络环境的互动方式。

考虑到语言基础课程的特殊性,本人在课程环节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交际为导向,注重课中实时的师生交互与生生交互,努力实现线下课堂向网络授课的“无痕”转换。由于前期测试较为充分,ZOOM软件在授课过程中十分稳定地实现了多人视频与实时互动。同时,通过屏幕分享功能,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也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课文讲解、词汇学习、听力训练和语法练习等各类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语音可以实时参与教学过程,亦可针对自己存疑的地方及时询问教师。从反馈来看,学生对网络授课的适应程度较好。

经过一周的实践,网络授课尽管可以通过软件选择较好地实现课堂互动,但与线下课堂相比,仍旧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第一是交互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受制于网络和软件,目前课中环节的交互还停留在“一对一”的阶段,此前线下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搭档式学习”和“小组研讨”等方法还无法实现;

第二是课中使用的媒体资源形式较为局限。当前条件下,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形式主要为文本、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源和交互性软件资源只能作为课后资料进行发放。

以上是我个人一周网络教学的总结与感想,仅供各位老师参考,不成熟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文婷老师:责任使然,弦歌不辍

1938,武汉抗战,武汉大学西迁乐山,艰难办学。2020,武汉疫情爆发,面临严峻形势,武汉大学决定网上开学。武汉是英雄的城市,而武汉大学是自强的学堂,我们无惧困难,肩负崇高的职业使命,秉承武大的优良传统,停课不停学,于2月17号成功开展。现在开学一周过去,一切平稳有序顺利,我也来谈谈我的感受。

我们都是一线教师,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一个成功的课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充分的准备,我们外院,紧跟学校部署,分四个阶段有序进行。

第一阶段:预热阶段

从学校发布开学通知,外语学院和大英部就开始行动。我们在教研室预先讨论上课方案,讲课平台,评估方式,纷纷推荐可以采取怎么样的方案,可以利用哪些已有在线资源,探讨各种混合教学模式的可能性。因为有些老师滞留外地,面临教学材料缺乏的问题。教研室主任史霁用各种渠道把教学材料发给了老师们。能找电子教材就下载,找不到的就扫描,组织集体备课,确保老师们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和学生有完备的学习资料。关于教学和评估的详细方案,贯穿到我们的整个流程之中,反复商定,细化,直至形成最终版。

第二阶段:学校培训阶段

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在线教学平台的培训,老师们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教学方式中。在线教学培训群里热火朝天,除了有培训老师答疑,更多的是我们自己摸索,互相学习,教发中心也一直为老师们提供了各种资讯和教学服务,加之因为是本校的平台,多多少少也用过一些,很快所有人就掌握了教学平台的使用和管理。

第三阶段:探索多平台结合教学方案

武大在校生5万余人,4000多门课同时上线,如果挤占一个平台,可能会造成拥挤或故障。学校及时发布了分流方案,老师们也准备了后备方案,我们并没有慌乱。关于选择哪一个平台,我们在教研室群里也是反复试用,研究,对比,看看哪一个最方便,最实用,最能满足教学的多方面需求。语言教学很特别,需要大量的互动。如何做到互动充分,教学顺畅,评估客观让我们对平台的选择慎之又慎。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做了齐备的后备方案ABC, 有备无患。我们的目标就是无论如何,采取能采用的一切方式,顺利组织学生开学。

第四阶段:平台测试阶段

在准备好方案之后,还需要同学们的配合。我们利用各种方式联系学生,通过已有的QQ群,通过导出学习通的学生名单,找到学生电话号码,一个个的通知学生,确保一个也不能少。邀请学生试用平台,告知应急方案。很多同学也是首次大规模直播上课,网络条件也未可知,老师就是定心丸,我们也要设想各种突发状况,准备应对措施,一定不能临时乱了阵脚。我们预先上传教学资料,课件和视频等,确保同学们手中有“”,心里不慌。

因为前期的充分准备,一切不过水到渠成,所以在真正的教学阶段,我们虽然略紧张,但并不过于担心。老师们都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很积极响应。至于我,上课之前做了学生需求问卷,调整教学内容,通知同学们做好预习。同学们都按时进入教室,全员到堂。我设计了分享环节,让同学们表述疫情期间的见闻。不仅让同学们适应一下英语课堂,也让大家互相交流,缓解情绪。我做了总结致辞,勉励同学们保持信心,努力学习。然后开始课堂的讲授,互动和作业布置。我们的教学开展顺利,很幸运并没有出现突发状况,并没有用到方案BC。

第五阶段:反馈阶段

我们四教承担本科生大学英语快班的教学,一共分为两个班子,大家上课时间不一样,周一老师们上课后,纷纷在教研室群里反馈信息,互动怎么展开,学生怎么管理,怎么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怎么调整教学内容。老师们教学经验都很丰富,随着对线上平台操作的熟悉,点子也是层出不穷,在线上一样可以展开。张红梅老师很快就在线上组织了同学们团队协作,分组讨论等活动。大家为能在新平台发挥创意觉得兴奋不已,最重要的是能把学生调动起来,学有所得,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和欣慰。外语学院和大英部领导密切关注老师们的教学,每天收集每位老师的教学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目前是第一个教学周,我们很顺利的走过开头最难的部分,我相信以后只会越来越顺畅。我们的顺利开学,是学校的全力支持,也是我们全院教职员工努力的结果。从上到下,齐心协力,一门心思要把课上好。王爱菊院长,游长松院长,程向莉主任在群里给大家传达政策,答疑打气,推荐各种在线教学方案和教学工具。老师们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也极大的发挥自己的创意,有效的开展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学生们的努力和配合,我真切的感受到,同学们都想回到课堂,开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师生们都卯足了劲,要去做自己能做的的事情,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面对疫情,我们和武汉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武大,有奋斗在一线的医生护士,有奔波在各社区的志愿者,有慷慨解囊的校友,有坚守担当和使命的教师,有奋发向上的学生,我们无愧先辈的传统,不忘我们的责任,今日以身作则,誓将薪火传承。

赵红英老师:因时制宜,多管齐下

英文系在开学第一周总共完成了59个课次的网络教学, 其中周一8个课次,周二12个课次,周三5个课次,周四13个课次,周五21个课次。

老师们利用多种在线授课方式如QQ语音,QQ电话+屏幕分享,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微信群等多种网络渠道,克服网络卡顿,网络教学不熟悉临时培训上岗等一切困难,保证了教学按时按点正常进行。其中不乏可圈可点例证:

熊杰平老师授课时事先录制视频,实时分享授课,建微信小群开展分组讨论,并结合授课要点设计纵横字谜游戏。学生对游戏的参入度最高。达到这一的教学效果,课前的大量备课和课堂设计不可或缺。

耿云东老师远在山东老家,网络稳定性差,为了确保教学,不得不购买手机流量。授课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网络不好QQ语音卡顿,则使用群文件上传自习资料,借助学习通布置作业,顺畅完成教学。

戴丹妮老师利用学习通签到,并开展主题讨论活动。利用QQ群和腾讯会议讲解互动,效果不错。

李映老师授课使用QQ屏幕共享+音频+群聊+微信班群方式,多种方式结合,有效学生的听课学习情况。

总体而言,老师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网络教学的操作方式并能够正常授课。授课时学生也能够积极参加互动活动,能够准时到课学习,完成布置的教学任务和作业。

然而,结合自己的授课及老师们的反馈,我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网络卡顿,不断切换各种网络授课方式,要求教师有比较高的各种网络平台的操作技能,对双方的网络教学设备要求高。短时间内达到这一水准的老师人数有限,教师和学生的设备的配置也无法满足要求。

2)网络授课与面对面的授课方式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线下方式直接照搬到线上,教学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3)网络教学在督促学生的学习互动时多半用语音方式(视频卡顿严重), 督促力度有限,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4)停教不停学的这一提法还有待商榷。武汉大学的学生应该是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引导他们学会更好的自主学习,而不强调形式单一的网络授课,也许是更有效的停教不停学。

江承志老师: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自学校寒假通知准备开战在线网络教学开始,翻译系即对本学期有本科教学任务的所有教师情况和课程内容进行排查。在跟各任课教师充分商量的前提下,对所有课程进行如下分类处理:

1. 因翻译专业实践性较强,少数课程教学强调在场性、即时性和操演性,申请延期开课;

2. 余下课程虽然按学校及外院要求开课,但在教学内容安排、授课环节设计上建议主讲教师有所变化,适应网络教学特色。

开课前几天,老师们便在本系微信内互相帮助,摸索网络教学的有效方法,分享网络操作的小窍门。紧接着,在第一周五个工作日内,翻译系9名有本科授课任务的教师共为三个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开设课程15门,其中含弘毅学堂专业课1门及全校通识课1门。总结如下:

一、翻译系授课概况

(1)之前较为担心的口译组所有课程均实现在线教学,师生互动较多、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比如,罗菁老师《口译笔记法》使用多种网媒确保授课质量,动态了解学生参与及习得状态。授课过程实现同步录像,能保证学生课后复习及课外知识拓展。黄敏老师《口译听辨与记忆》从签到、授课到作业、点评,教学程序详备完整,课堂互动有声有色。

(2)语言基础类衔接课程实现平稳过渡。

比如,新调入翻译系的何博老师担任2018级《高级英语2》教学任务。这门课原定由刘莉琴老师讲授,而《高级英语1》近年一直由江承志老师讲授。疫情到来,原定开学前的当面沟通无法进行。但是,何博老师提前近一个月准备、熟悉教材,主动了解翻译系授课模式及学生状态。开学前一周,积极完善网络授课的课程框架。终于克服困难,如期开课。

(3)笔译类其它课程为确保教学效果多选择QQ群、微信群授课,争取形成合力。

比如,秦丹老师的写作类课程和胡刚老师的《综合英语2》在低年级课程中互为补充。而胡玲老师《旅游英语》、江承志老师《语言与翻译》两门选修课有在大二、大三两个年级学生《高级英语2》之外加强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拓展。

(4)申请延期开课的几门课也对选课学生展开在线知识引导及难点答疑。

比如,方兴老师建微信群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为正式开课夯实基础。刘莉琴老师也一直保持跟学生联络,对有机辅翻译方面知识需求的学生予以指导和帮助。

二、反思及建议

(1)老师们多半文科出身,网络及科技知识欠缺;在网络教学技能方面,确实还需要一边教一边提高。

(2)部分教学环节还需要进一步修改提高,适应网络教学的特点,发挥网络的优势。

(3)相比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4)学校指定的学习通效果不佳,教师上载的预习材料学生们反映经常打不开。

(5)应当针对武大师生的专业能力,提倡人文科学部分条件适合的课程开展学生自主研习为主的在线教学形式。

短短的一堂课背后,老师们要摸索数十个软件,选出最适合的“上课地点”,更要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探索出最适合线上授课的教学方式。疫情当前,我们不得已宅在家中,无法回“”,但学习的脚步不会停下。线上授课,也许有诸多不便,但和同学们一起摸索前进,克服困难的还有亲爱的老师们。身在家,心念“”。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再做珞珈山上一少年!

(编辑: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