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工商局处理好“四种关系”做好“四则运算”全面建设法治工商

24.12.2015  12:20

  近年来,工商系统面临商事制度改革和自身管理体制改革等多重改革任务,给全市系统法治建设带来全所未有的压力。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工商系统要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锋官”、深化改革的“先行官”、市场秩序的“守护神”、市场监管的主力军,给我们的法治工商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增强了做好下阶段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面对艰巨的任务,全市系统法治工商建设只有坚定不移地立足执法为民,处理好四种关系,做好四则运算、才能不负领导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担起历史重任。

  一、坚持执法为民,要处理好法治与权力的关系,做好登记审批的减法

        “法与权”的关系问题,是我们在法治工商建设和商事登记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商事登记改革之初,不少干部有抵触情绪,认为商事登记改革弱化了工商职能,降低了工商地位,是“革工商部门的命”。要破解这种思想上的误区,必须让干部队伍正确认识法治与权力的关系。

  (一)要认清法治与权力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认清权与法的关系,首先弄清我们的权力从何而来,为谁所用。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们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将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是人民利益的反映;我们的“”,是人民依法赋予并为人民服务的。衡量一个部门权力和地位,并不在于你能管多少,而在于在法律的框架内能为百姓做多少。我们通过在全市系统开展“三查三比三看”、在党员干部中落实“两严”、在领导干部中实施“三严三实”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整顿活动,从思想根源破除了“官本位”、“权力本位”等权力观,在全市工商系统形成了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建设法治型、服务型工商的普遍共识。正是基于“依法行政、执法为民”这种最朴素的权力观,全市工商系统能够积极地、建设性地认识商事登记改革所带来的部门利益格局调整和体制机制变革,将此次改革当成工商部门实现商事主体登记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的重要契机,用足用活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登记审批环节大做减法,对全市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登记备案注销程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涌现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做法。

        (二)要确保部门权力服务于发展大局,顺应时代要求。部门权力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必须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全国层面,商事制度改革被写入三中全会《决定》,是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和庄重承诺,是一项政治任务,完成不好就是权力缺位,部门失职。从全市来看,我们的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要保持竞进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商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建设法治工商,促进依法行政,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此,全市工商系提早谋划主动变革,确保商事登记改革顺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局按照国务院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在全国首创“三证合一”。在准入环节,我们将前置许可审批项目压缩到12项,使我市成为全国前置许可审批项目最少的地区之一;在登记环节,我局自主开发出一套工商登记“一点通”自助服务系统,企业注册可一键生产;在注销环节,我局在全省率先启动企业注销登记简易程序,部分企业注销登记办结时间由  50  天变成即时办结。通过以上举措,全市工商系统初步完成了从准入到退出全程便利化的制度设计,为大众创业、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社会各界赢得一片点赞声,受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和市场马旭明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和全省推广。

  (三)要辩证地看待权力减法与部门发展的关系,抓住发展新机遇。商事登记改革在方便群众、利于社会的同时,也让我们从以往纷繁复杂的审核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智力集中到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等工作中来,形成了在全省领先、独具宜昌特色的兜底监管和消费维权新机制。从这个角度来讲,商事制度改革是改掉了影响、拖累甚至阻碍工商事业发展的痼疾,赋予我们更加适应发展要求和群众期待的新职责,使我们能真正当好市场监管的“主力军”,成为市场秩序的“守护神”。我们用登记审批环节的减法,赢得了宜昌最优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也成就了全市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实践证明,权力只有沿着法治的轨道运行,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二、坚持执法为民,要处理好法治与效能的关系,做强监管维权的加法

  商事登记改革要求宽进严管,行政权力小了,但后续监管的责任却更大了。李克强总理要求工商部门要当好市场秩序的“守护神”、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在现有体制机构和人员设备等保持不变的基础上,要应对商事登记改革的后续监管问题、担起市场监管的重责,就必须从内部着手,提升行政执法效能。而既快又好的执法效能,同样不能偏离法治的轨道。我们通过向法治要效能,确保了效能的列车在法治的轨道上快速平稳运行。

          (一)向法律规范要效能,推进制度建设广覆盖。当前,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有上百部,规范性文件更是数不胜数,给干部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我局由法规科牵头修订汇编了《宜昌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业务工作规范》。该规范10万余字,对包含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信访工作和信息公开等工作的20个主要业务事项的原则、流程、要求、标准、责任,进行了系统规定,并绘制了行政执法程序流程图,对每一项业务工作及其每个环节都设置了标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形成具有宜昌工商特点的行政执法核心规范体系,极大提升了全局的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和执法效能。

  (二)向执法程序要效能,推行执法维权扁平化。在监管执法方面,我局依托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网格,首创行政执法“扁平化”指挥调度系统,将城区工商所划分为45个工商网格,每个工商网格配备2名以上干部,所有的行政执法指令由指挥中心直接下达给工商网格员,通过指挥到人、调度到车的扁平运行方式,极大提高监管效能。在消费维权方面,我们将过去的  12315  平台“四级”联动变为市级、基层调解员“二级”同步互动,为网格配备了电动车和平板电脑,网格员在  30  分钟内接受信息,在  10  分钟内与消费者联系,借助电动车最快  15  分钟到达现场进行调处,实现了消费维权高效扁平指挥、快速反应处置。

  (三)向执法理念要效能,践行群众路线增实效。一是监管执法问计群众。我们利用媒体发布、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业、领域作为重点破解对象;同时还实施商品质量“点单式”抽检,抽检什么商品由群众说了算,极大提升了市场监管的针对性和监管效能,在今年的“蓝剑”行动中,全市系统共办结各类违法案件  2938  件,执法效果较往年显著提升,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高度肯定。二是是消费维权依靠群众。在乡村、社区和大型商场超市,我们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联络站作用,依托“一会两站”解决消费纠纷和投诉,并从行业协会、居委会及群众中聘请社会维权员351名。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287个村建有工商维权站,覆盖率达99%;共有254个社区建有工商维权站,覆盖率达95.5%;城区大型商场超市和批发市场工商维权站入驻率达到100%。维权站每年平均受理咨询7500多次,办理投诉1000多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1.9万元。三是网格监管联通群众。我们充分利用全市社区网格资源,将城区45个工商网格与1412个政府社区网格对接,社区网格员收集的信息可以直接汇集到市工商局指挥中心转化成执法指令。通过两个网格间的信息互通和工作互动,使全市的工商监管维权工作更方便、处置更迅速、成本更低廉、群众更满意。

  三、坚持执法为民,要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做实慵散弊疵的除法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制度归根结底靠人去执行。法治的效果和成本的高低除了依赖于法律制度的优劣之外,主要靠执法者的法律素养和被管理者的对法制的认同度。人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弊端同时并存,要充分发挥人在法治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加强对人的管理,用法律克服人的不足,做好慵散弊疵的除法。

          (一)开展立体化法律培训,用法律武装人。我们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法治工商的首位,依托“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一是突出重点。以骨干力量为重点,选派了30名中层干部到华中科技大学进行高端研修,组织开展县市区局班子成员、工商所所长、基层业务骨干等专题培训班22期,培训干部1600多人次。二是立足一线。采取基层按需点“”,市局按“”送训,为基层单位送训20多场次,培训基层干部1860多人次。三是注重全面。我们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积分制管理办法》,并自主开发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利用网络平台面向全市工商系统培训干部2000人多次。

  (二)推行全方位执法监督,用法律管住人。一是法制员一线监督。全市基层工商所共有法制员60名,在工商所监管执法活动中进行法律咨询、办照研讨,案件核审、纠纷调解,把守工商部门第一线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关口。二是执法纠偏过程监督。我局从完善内部监督程序、建立及时纠偏机制入手,制发了《宜昌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行政执法监督程序规定》,今年上半年纠正基层违法或不当行政处罚行为3件,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调查纠正。三是执法评议全面监督。我局每年定期在全市系统全面开展行政执法评议工作,检查评议范围揽括行政处罚许可、消费投诉举报、政府信息公开和信访处理所有行政执法行为。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并下发了情况通报,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三)实施人性化执法管理,用法律指导人。我们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商行政执法的指导思想,要求干部在执法过程中,要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的一份子、带着感情去执法,要“依法、智慧、儒雅”地执法。一是案前抓预防,狠抓普法宣传。全市工商系统每年都要开展重大法制宣传活动100多次,通过“3.15”等大型节日、法治宣传“五进”、法制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围绕《消法》、《商标法》、《广告法》等新近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在全市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确保民众和监管对象对国家法律政策及时掌握。二是案中重教育,确保行政执法效果。通过修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指导标准》,明确对刚刚起步的创业群众、小微企业和特殊群体等,用好行政指导和行政警示等手段,把规范、扶持其发展作为主要目标,本着教育为主的原则处理其违法行为,做到首犯不罚、轻微不罚。三是案后勤回访,构建和谐管理关系。坚持对案件当事人进行跟踪教育、指导和帮助,督促其尽快规范经营行为,并通过跟踪回访,对执法工作进行监督。

          四、坚持执法为民,要处理好法治与改革的关系,做大市场活力的乘法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我们当前的法治,是改革中的法治;我们当前的改革,更是法治下的改革。在我国法律体系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好法治与改革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改革与法治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坚持在法治下推动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从而最大限度实现改革红利。

  (一)改革创新是法治工商建设的原动力。回顾宜昌工商近几年来的工作,2011  年我们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13  年我们在全国首创办照“一点通”系统,获评全市“十佳服务品牌”,被国家工商总局在全国宣讲推广;2014  年以来,我们主动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三证合一”。今年,为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在兜底监管中的作用,我们又在城区实施了网格化综合监管,自该体系运行以来,市监管办已向相关审批部门推送主体信息  1574  条,部门跟进审批  621  件,分派相关部门处理无证无照问题  381  件。今年四月,马旭明市长在我局调研座谈时深有感触地说:“宜昌工商的各项重点工作总是走在前面,总是能出经验,这种现象值得认真研究”。剖析我们这几年取得这么多成果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敢于改革,善于创新。敢于改革的底气源于坚定不移的法治工商建设理念,善于创新的源泉来自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服务于民”的方法论,从而保障改革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使我们的每一次改革都能够成为法治工商建设的正能量。

  (二)改革创新是社会法治进程的助推器。法治建设,既依赖于法律规则的改善,更有赖于政治文明和经济发展的支撑。在改革过程中对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是优化法治环境的有力助推器。我们通过推进登记全程便利化,激发了市场的创业发展活力,推动了市场主体的科学、有序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  27958  户,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163.9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55.2%和  49.2%。按照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的梯级发展思路,完善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孵化库,将  66  件商标纳入孵化库重点培育,上半年新增驰名商标5  件,“三峡人家”、“豪爵”实现了我市旅游业、服务业驰名商标零的突破。通过推进广告媒体转型与创新,指导小微广告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转型发展,上半年全市广告经营额达  4.78  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这些改革举措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即最大限度激发了市场活力,又推进了全社会法治进程。

  (三)法治为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近几年我局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能够保持延续性和持久的生命力,主要源于法治对改革实践的支撑和改革成果的巩固。我们在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市政府以规范性文件形式下发了我局草拟的《宜昌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暂行办法》,通过该办法将全市各部门掌握的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到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在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过程中,市政府同样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了《宜昌市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办法》,成立由工商部门牵头的市监管办,并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工作平台,实现了相关信息在市场准入、日常监管、综合执法、信用公示四个环节推送,初步形成了部门联动、综合协调的兜底监管体系。这些改革举措能够顺利推进,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大力配合,也进一步凸显了我市良好的法治基础和法治环境。我市优良的法治生态环境为改革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通过依法有据实施改革、确责履职推进改革、立法明规巩固改革推进了改革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和效能最大化。(省工商局政策法规处)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