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城市合伙人”的声音

27.06.2016  22:11

  李杏

  上周,第十六届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海外嘉宾、国内2000多位代表汇聚一堂,共话创新发展、共商合作共赢。武汉的创新创业氛围对海内外顶尖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加强,多位华创会嘉宾正在申请成为武汉“城市合伙人”。

  站在城市的角度,吸引投资和人才是宏大主题,总是与地方发展和未来战略等重大议题相关,但“合伙”是双向的,不仅是城市向外传递自身需求。与武汉“合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选择武汉?这是众多创新创业者都会问的问题,也是武汉要好好回答的问题。筑巢引凤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是搞清楚“”在哪里,“”的需求又是什么,这就要求城市走近创新创业者,去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创业故事,反思城市能做什么。

  英雄们强强联手

  前不久,世界上第一台飞秒薄膜太阳能装备在汉问世。它能像印报纸一样,印出太阳能薄膜电池,这一产品的创造者,就是武汉的两名“城市合伙人”——程一兵和曹祥东。

  程一兵是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印刷光伏技术研究。曹祥东是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博士,长期致力于飞秒激光器的研发和产业化。两个人,两个专业,似乎不会找到交集,也始终苦于产业化道路上的瓶颈。但通过创新创业活动的偶遇,他们成为了武汉 “城市合伙人”,这让他们得以强强联手,突破各自的瓶颈,找到了让两项技术充分发挥出产业效益的路径。

  “城市合伙人”是一个平台,在这里可以分享和交流,也给“合伙人”之间寻找合伙人更多机会。事实上,“城市合伙人”聚集起来的,都是对创新创业、对武汉有兴趣的人,许多共同点让他们更容易走到一起,从研发、投资到生产,各个环节要素齐备,大家互相帮助和启发,促成创业团队的组建,形成一个人才与资源的宝库,集中凸显出规模效应。

  成功者仍然需要再出发

  在光谷,隐身着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全套购物中心O2O商业服务的公司——武汉万江龙。它的创始人龚义涛先后在美国创办两家公司,后又加盟谷歌钱包,创办阿里“速卖通”,担任万达电商CEO。虽然这些创业都很成功,但与他心中的梦想仍有距离。为此,他毅然辞去万达CEO,决定自己创业,为梦想再出发。他决定扎根武汉,致力打造中国最大的消费者服务平台,做未来的“阿里巴巴”。

  身经百战的创业者,旁人眼里俨然已是成功者,但这还不是他们的理想。像这样的创业者,对成功的定义非同一般,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更高远的空间,对城市而言,他们的选择未尝不是一个机遇。在一座城成就一番梦想,甚至直指一个超越眼前概念的目标,固然要依靠个人奋斗,而最终的结果究竟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越来越与城市密不可分。很难说是硅谷成就了创业者,还是创业者缔造了硅谷,或者说是一种笼罩于此的强大氛围共同促成了一系列蝶变。

  当一座城市能吸引并承载得起远大的梦想,就意味着站在了不同的起点上。武汉吸引到想做一番大事业的人才,这是城市的幸运;来武汉做“城市合伙人”,也是一个实现个人追求的途径——当个人理想与城市发展的动力形成合力,点燃的或将是全新的未来。

  城市要敢于充当试验场

  定位于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武汉,瞄准的“合伙人”是那些有“点子”、有抱负的人才,为了吸引这个群体的注意,就必须抓住他们的特点。很难说城市所需要的创业者一定是什么样子,但他们肯定是一群敢想敢做的人。

  城市展现出怎样的气质,才能吸引到相应气质的人才,这种良性的互动,要经过一个试探的过程。过去,武汉在吸引创业上是一块“盐碱地”,创业者不愿光顾,即使有好的种子,也很难在这里开花结果,形不成气候。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中,新的说法和概念层出不穷,每天都有很多踌躇满志的创业者分享展示着自己的创意,寻找让梦想落地生根的机会。面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城市就要充当一片生机勃勃的试验场,以最大的宽容让创新创业者找到共鸣,为各种各样在今天看来或许“不靠谱”的创意提供放手一搏的可能性。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