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先锋】信息化处网络技术团队:为康复驿站保驾护航

18.03.2020  12:32

湖北大学二期学生公寓作为武汉市目前最大的治愈患者康复驿站,在改造部署、后勤保障、志愿服务等方面受到上级部门和入住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接到学校下达的征用建设指令后,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第一时间部署安排,网络技术团队克服困难迅速行动,高效完成康复驿站的网络部署工作,及时耐心解决网络使用的疑难杂症,为康复驿站网络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李超:“开好方”、强中枢,高效完成网络构建

作为学校校园网整体架构的总工程师,李超老师在接到学校通知的第一时间,马上放下手头其他事务,会同部门有关同志和厂商技术人员,连夜讨论二期学生公寓校园网服务隔离人员的最佳方案。

根据“校园一张网”整体部署,二期学生公寓在网络结构上原属于学生宿舍区网络,日常保障中学生通过购买运营商套餐访问互联网资源。此次为了给隔离人员提供免费的网络服务,需要克服技术层面的一些问题,把学校办公区用于访客的免费无线网络漫游到学生区来。李超老师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的工作精神,在2小时内即形成了详细的网络改造实施方案。

随着隔离人员的陆续入住,网络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便捷性和稳定性方面有待优化的问题,李超老师实时了解用户使用具体情况,逐个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增加用户认证模式解决了用户认证上网的便捷性问题,通过适时调整网络配置解决了用户频繁掉线的稳定性问题,确保网络问题在最短时间内稳定下来。

李洪伟:“把好脉”、保终端,实时保障网络运行

疫情期间,李洪伟老师身处河南农村老家,网络条件有限,且家有两个学龄前幼儿需要照顾。收到通知的当晚,他没有任何犹豫,当即接下任务,把孩子哄睡后就开始远程查看网络设备运行情况,着手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第二天,李洪伟老师克服远程办公、网络欠佳等重重障碍,通过VPN与其他同事密切配合,优化认证短信格式,做好网络配置调整。经过8个小时的奋战,完成了从核心到汇聚再到底层共计86个本体、1488个分体AP的所有节点设备的调试部署工作。

在随后的几天里,李洪伟老师密切监控康复驿站网络运行情况,及时解决用户反映的特殊问题。针对隔离人员实际上网情况,随时优化网络结构;针对隔离人员反映的网速慢的问题,优化带宽策略;针对隔离人员多终端上网需求,调整认证系统策略,运行一个账号多终端同时在线;针对部分苹果用户验证短信输入问题,调整认证短信模板设置……尽最大努力满足用户上网需求,保障网络稳定运行。

吴想:“问好诊”、回关切,及时解决网络问题

吴想老师在此次任务中主要承担了前期网络部署和后期咨询解答等工作。同样身处外地的他,24日晚接到任务后就积极参与到网络改造方案讨论、接入网络设备上电等准备工作中,对二期学生公寓7栋1400余间寝室的每个网络面板逐一测试,确保信号稳定、正常使用。28日晚根据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再次连夜布置防疫工作人员专用网络,确保次日早上8点正常使用,不延误防疫工作。

3月5日,考虑到隔离人员不熟悉网络使用方法、网络问题反映较多、志愿者对技术问题不够专业等情况,部门安排吴想老师承担网络咨询和问题解答工作。尽管因回家匆忙未带电脑,还承担着家乡村组的志愿服务工作,但他没有推迟,立即响应,一方面联系武汉同事帮忙邮寄电脑,统筹协调好志愿服务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加入各楼栋康复群,及时回应用户关切。

自从加入微信群后,吴想老师每天时刻监测网络运行状况,实时收集用户用网问题,及时回复各类网络咨询,耐心指导用户操作使用,并根据实际用网需求会同网络工程师及时调整网络策略,使网络更加稳定、使用更加方便、用户更加满意。

鲁力:“探好病”、补漏洞,随时做好网络调试

鲁力老师是网络运行服务办公室唯一一位在汉在校居住的运维技术人员。此次网络改造部署时间紧、任务重,尽管方案论证、远程部署、设备保障工作都已分头实施,但二期学生公寓网络设备多且分布较广,网络改造完成后只有经过现场调试才能确保使用效果。

鲁力老师在接到现场调试的任务后,不惧病毒感染风险,放下还未满月的孩子,深入二期学生公寓现场。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他逐栋调整、逐栋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向网络工程师反馈,优化调整后再次奔赴现场测试,确保康复驿站网络通过现场测试全部达到预期效果。

隔离人员和防疫人员入住后,根据现场办公、入住等不同需求变化,网络又面临多次配置部署的过程。每次一涉及到现场解决问题,鲁力老师都是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沟通、第一时间解决,打通了整个网络部署运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疫情当前,责任重于泰山。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网络技术团队在此次战疫中牢记宗旨、同心戮力、敬业奉献,确保了网络改造部署顺利完成和日常运行安全平稳,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入住隔离人员的广泛赞誉,为湖北大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抗击疫情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