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02.07.2014  13:35

书香机关 践行梦想”演讲比赛稿之一:      

信仰的力量

  社会法制处  李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很小的时候,我们基本已经能够熟背毛泽东的《长征》。长期以来,这首诗虽不像山水画、田园诗那样简单,但从字面上看去,总是一种肆意挥洒、泼墨抒情的荡漾情怀,类似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好比是触景生情,把千言万语付与祖国的滔滔江水倾泻而出。

  《苦难辉煌》这本书讲述20世纪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这是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一本融小说和散文于一体的历史图书。

  长征一年多的时间,在建党、建军以来的整个革命战争史里,只不过倏忽而逝,但是如果把那一年中的行程、一年中牵涉的历史人物和作战集团、一年中经受的艰难困苦、一年中所决定的历史命运铺展开来,你会理解所谓历史长河究竟何其虚诞?到底是什么给了我们那种感受?为什么时至今日,从中随便捡拾一个片段,还是让人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视死如归,这是贯穿长征始终的核心精神。无论是奉行王明路线,还是毛泽东路线,红军及其领导人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从未改变。有这样一幕直叫人生死感叹。红军主力突围西征后,中央苏区周围剩下红十军团,共辖3个师。在谭家桥战役中,因为军团长刘畴西轻敌,加之部署失误,以致兵败。在这次战斗中,十九师师长寻淮洲这位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壮烈牺牲。紧接着,怀玉山一战中,红十军团全军覆没,刘畴西和方志敏被俘。蒋介石费尽心机劝说两位红军战将投降,徒劳无功,最后他们都慷慨就义。今天回头仔细品味那段历史,我们可以指责刘畴西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但在敌人以友情、以官爵、以监禁、以死亡的利诱和威胁面前,我们更多的是衷心叹服刘畴西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

  国民党曾无数次惊叹于红军飘忽不定的行军风格,可是你知道“飘忽不定”四个字来得是何其艰辛?背着枪,在茂密的丛林和崎岖的山路,昼夜兼程一二百里,是什么概念?连李德,这位红军早期的军事顾问回忆说,一边走着竟能睡着。那个时代,将士除了命令与服从,真正不分贵贱,不分你我,一样的受难,一样的生死。还记得红十军团覆没的怀玉山之战吗?红十军团一共3个师,师长寻淮洲、刘畴西分别战死、就义,还剩一个师长胡天桃被俘,战胜红十军团的国民党将领王耀武曾经叹息于不能一睹寻淮洲、刘畴西的风采,这次他要亲眼看看红军的师长到底是什么模样。当他见到胡天桃,他惊呆了。时值严冬,天寒地冻,这位红军师长上身穿着3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下身穿着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瓷碗,除此之外,再无他物。王耀武与胡天桃进行了一番对话,最后问道,“你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告诉我们,可以保护你的眷属。”胡天桃说,“我没有家,没有人,不要保护”。胡天桃被枪杀了,那场谈话中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意志与决心,却令王耀武想了几十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今天,我们可以去重走长征路,可以去重游革命地,可我们怎么能够体会体会到山穷水尽中那种绝望的感受?怎能体会到围追堵截中的九死一生?怎能体会到食不果腹还要日夜兼程的辛劳吗?怎能体会到亲密的战友在你身边一批批倒下的惨状吗?甚至都不能体会翻雪山、过草地那种纯粹在自然环境中的艰苦跋涉。今天,依然“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如今13根铁索依旧,游客络绎不绝,都要攀一攀、摸一摸那历史的锁链,可是你能体会那冰凉的铁索之上发生的故事吗?体会当年22名敢死队勇士过江无船,过桥无桥时冲在最前面冒着枪林弹雨,掩护着后面的战士铺桥时的精神、勇敢和信仰吗?最后的胜利属于这些勇士们,但他们恰恰没有活到胜利,而且连姓名也只留下了3个人。

  今天,我们更多地记住了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但我们又怎能体会长征的迫不得已?体会长征的决策是何其被动,何其偶然?长征中红军历经了多少回失败,遭遇了多少回被包抄、分割、打垮的危险?外部的环境如此恶劣,红军内部还在不断斗争,不断选择着最适合带领这支队伍的领导人,即便如此,最终还是分裂了,多少次要分散了去打游击,又多少次被凝聚了不离不弃?红军不是神仙皇帝,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他们也不是菩萨观音,遵义会议很伟大,但是遵义会议确定的战略方向也在一直变动,从黔北到川西北,再到川滇黔边区,最后才确定陕北根据地,这种变动正是红军的灵魂。客观来讲,红军在长征中的战争胜败参半,国民党也不是锦囊饭袋,以少胜多的战役绝非今天想象得那般从容应当,没有体面可言,只有最后的胜利属于谁。也不会因为谁弱小,战争的结果就偏向谁,国民党“剿共”绝不比抗日更惜力。即便是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权,斗争的艰苦复杂程度从未改变过,鲁班场几乎成为毛泽东的“街亭”,他差一点再次丧失领导权。“四渡赤水出奇兵”,也绝非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若不是穷尽红军统帅们的智慧,穷尽红军将士顽强的意志和耐力,四渡赤水后的“柳暗花明”又怎能不期而遇?

  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个人的生命又何其短暂。要说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能记住什么,能继承什么,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最具有时代宽度和历史深度的,我认为,是对革命的信仰!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