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俗迎新标语背后的大学精神“荒漠化”

04.09.2014  18:31

    新华网北京9月4日专电(唐伟)“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这是吉林大学广播站贴出的迎新标语。今年的大学迎新,各大高校都挂出了给力的标语,励志版的有“天行健,学长以实力打倒高富帅;地势坤,学姐凭智慧战胜白富美”。鸡汤版的有“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态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当然也不乏“学妹,快到我们碗里来!”这样简单直接版。

    无论是励志版,还是简单版,抑或鸡汤版,总的说来都是“三俗版”,要么内容低俗,要么内涵庸俗,要么表达恶俗,没有高大上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接地气的下里巴人,有的只是浅薄的戏说和粗俗的迎合。没修养,没内涵,没层次,误把低俗当幽默,错把低级当平易,大学精神残缺,文化被异化,庸俗低媚,让人不解的是,这是理想中的大学和正在创建的一流大学吗?

    迎接新同学,当然不需要一本正经的说教,也不需要严肃认真的讲理,更不需要照搬照抄的借用。但一幅标语就是一个大学文化和内涵的体现,就如同“校训”那样,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精神风貌。如果将一所大学比作一个人,哪怕你校舍再漂亮,设施再先进,拥有一流的硬件和装备,但若是你说出第一句话,就粗俗不堪,那么足以证明其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所大学何尝不是如此,当你面对一幅内容粗俗而低级的标语,那美好的印象也必然会荡然无存。稍懂心理学的人都应知道,这种“第一印象”的影响将会很难改变。

    所谓一花一世界。每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其实都有合理的解释。迎新标语庸俗化其实是大学精神迷失后的必然表现。确切地说,时下国内的大学既没有传统的矜持,也没有现代大学的风范,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金钱主义的影响下,日益成为“名利场”和“小社会”。有人盘点了大学庸俗化表现,主要有一是官本位倾向;二是市侩作风,庸俗的功利主义横行;三是学术行为不良,包括学术上的造假、抄袭、剽窃、粗制滥造;四是犬儒现象,把现实放在眼中,对任何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不能不说,这些总结有一定针对性。也正是在“大学都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语境下,才有了一些大学女生“宁做二奶,不嫁穷人”的志向,也才有了“近期多个地方发生的女大学生被害事件”之后,才发现有女生主动见“干爹”。犹记得,山东某政法学院和武汉某大学的高招中,就是在官方微博中发“美女组图”,高举“学姐在等你”的牌子。对比耶鲁大学学生自导自演的《我为什么选择耶鲁》,可谓高低立判差距悬殊。

    德国教育家洪堡指出“大学是社会的道德灵魂”,蔡元培强调大学是“社会之模范、文化之中心”。文学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林少华认为,社会的庸俗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学的庸俗化。如果将标语比作校园文化的载体,作为大学文化的表现,那么其层次和表现如何,其实也就是校园文化水平的展现。迎新标语庸俗化背后大学精神的迷失,这是值得警醒的危机。从“迎新标语”这个小切口,我们可以管窥大学精神“荒漠化”和回归紧迫性。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