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蔡甸区供销社着力搭平台谋发展奏响为农服务最强音

13.02.2015  19:55

 

武汉市蔡甸区供销社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以服务三农为工作核心,积极搭建为农服务平台,提质增效,助农增收,成为当地服务三农的生力军。

履职尽责,搭建为农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流通网络覆盖建设,筑牢为农服务前沿阵地。

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 2014年,完成20家综合服务社的改造工作,全区综合服务社达到192家,覆盖80%的建制村,整体发展均衡且各具特色;完成了革命老区10家农资农家店的提档升级,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

加大科技兴农指导力度。 兴建“庄稼医院”,两年建设庄稼医院20家,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看病难、寻药难的问题。省社领导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楚天都市报》、武汉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建设全市首家智能配肥站,针对土壤酸化、磷元素超标现象,蔡甸区供销社牵手区农业局共同在奓山长新集建设了全市第一家智能配肥站,运用先进的设备、成熟的网络和优质的服务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目前,智能配肥站运作良好,配制销售配方肥近20万吨,接下来的张湾智能配肥站建设工作己纳入蔡甸区政府2015年十件实事之一;启动生物肥技术推广工作,联合区农业局、科技局、环保局共同推广黄腐酸钾生物肥的应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解决西瓜不甜、藜蒿不香、农作物产量不高的难题。现己在张湾街余家台村、侏儒山街薛山村试点示范,正逐步覆盖到各蔬菜种植基地。

升级改造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以创建卫生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分拣中心的建设,在侏儒山街建设了一家集回收、分拣、加工于一体的废旧塑料分拣中心,同时联合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加大检查力度,规范回收站(点)经营管理。

积蓄力量,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在做大做强农资、鞭炮、棉花等传统产业的同时,不断拓展现代农业新项目,壮大供销实力,增强发展后劲。

走好专业社带动、盘活基层社发展道路。 组建全区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资金达千万元,并在城关兴建了农副产品展示中心。目前由区供销社引领创办的专业合作社达45家,入社农户达到6610户。全区三分之二的基层社通过牵头领办、合资合作联办、资源整合创办等方式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不仅重拾了阵地,迅速恢复了基层服务功能,而且有效地提升了供销社的形象与地位。侏儒供销社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520人,拥有农技人员30人,销售人员70人,服务农户1800户,基地面积发展到2300亩,同时带动周边6个村,开发建设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初步形成了“基层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不仅解决了全部历史遗留问题,而且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14年,所创办的侏丰专业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示范社和全国总社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把好项目兴社发展方向。 开发莲藕全粉加工生产项目,利用蔡甸莲藕金字招牌效应,对莲藕深加工,大大提升了莲藕附加值,有效缓解了农民卖藕难的困扰,开发出的莲藕豆丝等系列产品己进入市内各大超市专柜销售;完成农产品冷冻物流项目建设,与春惠江南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共同建设的冷冻物流项目,打破了蔡甸区没有冷库的历史,较好地解决了西瓜、莲藕、藜蒿、柑橘等农副产品及水果保鲜难、集中上市价格低的问题。

      打好人才强社发展根基。 加强农资经销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开展营销、农技、风控、法律等知识集中培训,组织学习考察兄弟省市县供销社在农资经营、基层社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武汉市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