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优化引领新常态——襄阳经济“质效双升”的背后

18.01.2016  11:02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襄阳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64.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1亿元、地方税收收入210.7亿元,稳居全省第二;同比增幅为26.4%、36.1%和18.7%,均居全省第一。

  此外,襄阳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1.78亿元,同比增长19.3%,总量居全省第二,增幅居全省第一。

  经济下行,襄阳经济何以能“质效双升”?

  全力扩大有效供给

  “西玛车型试制成功!”1月17日,风神襄阳汽车公司总经理陶晋喜气洋洋,与宝马、奔驰齐名的高端轿车西玛已在该厂试生产了5辆。

  去年,风神襄阳汽车公司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71.5%,成为襄阳首家产值突破300亿元的企业。“以前可不是这样。”陶晋介绍,该企业的整车产量,曾长期徘徊于10万辆左右。

  2014年以来,随着高端轿车英菲尼迪实现量产,高端SUV新楼兰成功下线。去年,风神襄阳汽车公司整车产量达156688辆,同比增长了46%。

  高端汽车创造的奇迹,只是襄阳全力扩大有效供给的一个缩影。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指出,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步伐,深化经济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改革,促进襄阳早日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去年,襄阳市的整车产量达26.78万辆,汽车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产量增幅高于全国行业水平的3倍以上。

  同期,襄阳市的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其中,襄阳轴承在收购波兰企业后,成功打入了欧洲和北美市场;铭刻着“中国襄阳”印记的轨道检修车,出口到了香港;武钢襄阳重材公司浇灌的超大型钢渣罐,出口到韩国;追日电气、万洲电气等企业的产品,出口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新常态,必须科学把握和主动适应,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投资的有效性。”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介绍,该市去年签约项目1613个,同比增长二成以上,实际到资1716.5亿元;普利司通、甲骨文、西门子等一批世界500强优质企业,纷纷抢滩襄阳。

  去年,襄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增幅居全省第一;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3万辆,同比增长700%;产值突破70亿元,增长230%。

  在有效投资的支撑下,襄阳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去年突破了6000亿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的增幅,均在10%以上。

  “去存量”轻装上阵

  近年来,襄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仅去年,该市就一口气淘汰了10多亿元产值的落后产能项目。其中,葛洲坝老河口公司等企业淘汰水泥产能76万吨,湖北立晋钢铁集团一家就淘汰174万吨,占全省钢企淘汰产能的30%。

  目前,襄阳市的造纸企业由100多家整治到了2家,水泥行业只剩下华新水泥和葛洲坝水泥,印染行业保留不到10条生产线,铅冶炼、蓄电池企业也仅3家。

  据统计,襄阳市为此损失了工业产值50多亿元。“虽然有所损失,但从长远看利大于弊。”襄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兆民说,淘汰部分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企业,方能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襄阳积极采取措施,提升企业效率。仅去年,该市就组织实施30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升级项目302个,总投资额过千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以上。

  传统印象中的工业企业,黑压压的一大片人。但在中日龙机电技术开发公司,见到的是一排排自动机械手臂,几乎看不到人。“可以节省60%的人工成本,效率提升50%!”湖北宏锦汽车内饰件股份公司董事长归建文介绍:“工业机器人24小时不休息,产量上去了,品质更高了。

  去年前11月,襄阳市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2%,而利润总额却增长了16.4%。

  激活“制度生产率

  “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不断改善发展环境、转变干部作风。”王君正指出,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去年以来,襄阳市先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整治为官不为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换位思考、严以用权、踏实干事。“办事处处有笑脸,尊重企业,讲诚信。”安徽湖北商会会长金铖介绍,自己不仅在老河口兴建了50万吨再生纸项目,还录制专题片推荐襄阳。

  以优化环境为目的,襄阳大力简政放权。原145项行政审批事项,浓缩到了88项。去年5月22日,全域推行一枚公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市直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全部划转到行政审批局;成立市场监管委员会,形成大市场监管格局;组建综合执法委员会,有行政执法权的市直部门全部纳入,统一规范执法行为。

  同时,实施工业项目审批零障碍、注册零收费、服务零距离,并且落实领导包保制、项目秘书制。仅去年,襄阳财政就为涉及政府服务的各种费用“买单”2000多万元。

  近年来,襄阳还先后出台隆中人才计划、海智工程、鼓励大学生来襄创业就业等一系列政策,采取大学生就业每月补贴700元、院士专家创业新增地方税收返还本人等一系列措施,打造汉江流域创新创业机制最活、生态最好、回报最多的城市之一。

  制度环境的不断优化,激发了襄阳跨越发展的红利。去年元月至11月,该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3.5万户,同比增长26.7%;其中,新发展私营企业2.1万户,同比增长32.4%。

  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64家,同比上年底净增110家。(夏永辉 杨戈 陈茜 思军 朱峰)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