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哺育鄂北40余年 百里丹渠的荣耀与新生

09.04.2016  08:44

  中新网襄阳4月8日电 题:滋润哺育鄂北40余年 百里丹渠的荣耀与新生

  作者 刘兵 马芙蓉

  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取水,滋润哺育鄂北地区40余年,引丹渠成为灌区民众眼中的“生命渠”、“幸福渠”。

  而今,在继续历史使命同时,引丹渠又有了一个新标签——湖北襄阳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样本”。

  记者8日从湖北老河口市政府获悉,该市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丹渠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已取得一定进展。

  引丹渠和引丹灌区建成于1974年7月。当时,为解决鄂北岗地的襄阳、老河口、枣阳、随县等县市“十年九旱”的缺水窘境,湖北省委、襄阳市委决定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地,引水入襄,修建大渠,贯穿鄂北岗地。

  灌区总干渠长68公里,6条干渠总长254.2公里,716条支渠总长1570公里,有清泉沟隧洞、排子河渡槽及桥、涵、闸、小型泵站等建筑物2800余处,有水库176座、堰塘9800余口,年均蓄水6.89亿立方米。

  建成运行40多年来,引丹渠累计供水340多亿立方米,灌溉农田5000多万亩,实现粮食总产870多亿斤,累计社会效益960多亿元人民币,使鄂北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时代在发展,如何让引丹渠水流得长久,流出效益?老河口依托水资源,做活水文章:在保证“三农”用水的前提下,拓展饮水安全、水产养殖、高效农业、水电开发等生产、生活、生态领域用水,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

  在实施引丹灌区清泉沟隧洞加固、管养分离体制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等一系列措施后,引丹渠由单一的靠财政拨款保障农业灌溉,发展为“三生(生活、生产与生态)”用水共享的新格局,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

  今年年初,关于加快建设“百里生态丹渠”的议案被列为襄阳市“两会”重点议案。

  “以一渠丹水为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速灌区农业转型发展步伐;以绿色廊道为依托,生态旅游为重点,以清泉沟隧洞、引丹大渠纪念碑及展览馆、现代农业示范区、黄庄电站等为亮点,按照市场理念和景观意识把百里丹渠打造成集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特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4A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老河口市进一步明确丹渠发展目标。

  目前,广玉兰、香樟、银杏等10余万株苗木已在引丹渠岸栽植成功,专门负责项目营运的公司已经成立。老河口还将协调丹渠沿线乡镇腾地,采取财政以奖代补的办法支持绿化工作。

  未来,渠水边,千万朵广玉兰缤纷艳丽;大堤边,千万株香樟树枝繁叶密。一幅内涵丰富的美丽画卷在鄂北岗地徐徐展开。(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