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究竟靠什么钱在拿地 行业负债率升至96%

31.05.2016  15:48

据澎湃新闻报道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显示,房地产行业2015年负债水平保持高位运行,净负债率均值为96.09%,较2014年上升7.23%,再创新高。

报告称,高企的长期负债水平反映出企业扩张依赖借贷的模式没有明显改善。

净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与企业净资产的比重,反映出企业的负债水平。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表示,房企资产负债率走高是近来的一个典型趋势。负债走高,有两种情况,前者是主动扩张,后者是销售不畅带来的资金缓慢,导致负债被动走高。房企的负债走高需要分企业来看。

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称,目前整体货币比较宽松,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企积极发债,资质较好的企业发债成本仅3.5-4%,且相对容易。因此,都在大举发债。另一方面,目前一二线城市优质地块稀缺,销售去化加速,房企获取优质土地的需求暴增。这是平均负债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有房地产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不能从一个净资产负债的平均值来简单判断行业的走势,还需要分企业来看。一般而言,要结合先进、应收账款、是否增资扩股等因素,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体看,上市龙头企业扩张比较快,拿地凶猛,这也可以从房企整个资产总之看出。

上 述报告统计,2015年,上市房企总资产均值为586.18亿元,同比上升30.88%;净资产均值为157.71亿元,同比上升23.44%;房地产业 务收入均值为117.73亿元,同比上升22.95%。各项规模指标中,总资产均值增速和房地产业务收入均值同比增速分别上升7.46%和18.96%, 均有所回升。

陈晟称,在房地产主业依然扩张迅速的企业,是去年房企负债率走高的重要原因。

但不可否认的是,房企扩张的背后,是盈利能力的走弱。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2015年是房企告别两位数利润率的第一年。只有9%,在2014年房企的平均净利润率为10.5%,在2013年净利润高达11.97%。2016年一季度6-7%的房企净利润率已经是历史最低,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原因是拿地成本的上升。

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截止5月25日,年内抢地最积极的房企合计拿地为3887亿,合计建筑面积为6187.7万平米,平均拿地成本为6283元每平米。而在2015年同期,拿地平均成本只有4231元每平米。也就是企业拿地平均成本增加高达48.4%。

不愿具名的房企投资负责人表示,不断走高的房价以及各类建安财税成本,不断挤压房企的利润空间。主营业务是房地产的企业,只有扩大规模,才能获得较充裕的资金、低的融资成本以及营业收入,否则将被挤出市场。

杭州诞生全国最贵一块地 南京实行土地出让最高限价措施

王的最新案例。

据每经网报道 5月27日下午,历经1个小时、28 轮的飙地竞争后,万科信达联合体击败16家对手,以123.18 亿元竞得杭州滨江区奥体单元地块。

奥体地块为双地铁上盖物业,出让文件要求开发商需代建地铁6号线、7号线土建工程、配建地铁控制中心等。地块由三宗地组成,总共出让面积15.78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达到57.09万平方米,商业部分占比较大。

不过,据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公布的最后土地成交结果,拿地下“地王”的只有信达一家,万科已不在其列。

观点地产的报道称,万科因土地最终成交价超出授权价而拒绝与信达方面继续合作。据接近万科方面的人士称,此事属实,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杭州万科方面核实,未能联系到后者。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分析称,万科在杭州份额比较大,土地储备相对充裕,万科退出是一种止损动作,不希望高价地拖累杭州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国企成了土地市场的主角,频频举牌,生生逼退了一批又一批怀抱侥幸的民营房企,鲁能、电建地产、葛洲坝、上海建工等一批央企、国企均有不错的收获。

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

截至5月23日,按照总价来计算,最高的50宗地王里国企比例明显处于历史高位。

整体看,50宗地块合计成交总价为2013.29亿元,其中27宗地被国企获得,合计成交金额达到了1094.9亿元,占比约为54%;如换一个角度来看,在这50宗总价地王里,42宗为上市公司获得,合计金额为1682亿元。

国企买买买的战果是这样的:

鲁能2016年已在土地市场砸下超过100亿元,2015年全年新增土储近500万平方米,总价超过230亿元,再加上原有海南、北京等地的地块,当前的土地储备总量超过1000万平方;

电建2015年在北京、南京和武汉总共投入130.4亿元,新增135.5万平方米土储;

南京建邺区河西南部8-6号地块楼面价45213元/平方米,成为南京新进单价地王,制造者为央企葛洲坝地产。

为什么央企、国企现在敢抢地?

国企敢于买买的原因,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分析时指出:

主要在于国企资金实力更强、对未来市场波动的抗压抵御能力也更强。随着房企拼抢地王从国企逐步蔓延到民企,预计2016年房企竞争土地会越来越激烈。

无独有偶,观点地产对地王拿地的背后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国企的融资成本相较民企要低不少,资金成本优势非常明显;

其次,绝大多数央企或国企旗下产业众多,在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厂房等其他既有资产,以某央企拿下的城北某地块为例,正是因为该地块就是该央企旗下一家子公司的厂房所在地,其他企业想拿下该地块,无疑会遭遇重重阻力;

再次,由于很多央企并非以地产为主营业务,地产业务的占比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对其这部分业务的利润考核也往往不高,更多的是其他方面的考虑;

最后,国企拿下高价地后,往往不会自己开发,而是选择跟很多一线的专业房企合作,借此学习他们的开发经验。

一言以蔽之,国企享有种种天然红利,具备民企难以企及的优势。

另外, 据现代快报报道,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表示, 南京实行土地出让最高限价措施,拍卖超上限无效。

5月27日中午,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南京将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落实控地价、控房价 “ 双控 ” 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继苏州对地价 “ 熔断 ” 后,南京也将对土地出让设置最高价,报价超出的将终止出让。

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表示,目前南京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同时也存在部分地块高溢价成交、局部地区房价阶段性较快上涨等问题,南京将认真落实前不久出 台的《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密切关注 热点地区地价和房价走势,采取有力措施。

两点举措包括:实行土地出让最高限价办法,在热点区域的住宅用地出让时,由市政府设定地块的土地出让最高限价,对竞买人报价超过最高限价的,终止土地出让,竞价结果无效;

严格落实控房价准许成本,物价主管部门在受理开发企业商品住房价格申报指导时,对土地出让溢价超过 45% 以上部分的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计入其房价的准许成本,不作为申报价格的组成部分。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呼吁大家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理性消费、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