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企无人驾驶车闹市上路 全程无人干预且路考合格

24.09.2015  14:51

   光谷梦”自动驾驶车智能座舱

  在32公里的开放道路上,行人、车辆真实穿梭,没有驾驶员操纵方向盘,国产自动驾驶汽车能否安全通过全程?上月,在郑州有名的“危险之路”郑开大道上,来自全国顶尖研发团队的6辆自动驾驶车共同进行了一次智能驾驶挑战。

  其中,武汉光庭科技有限公司的“光谷梦”自动驾驶车,以最高时速55公里/小时,平均时速40 公里/小时,全程方向盘无人工干预,没有一次车道压线的成绩,通过了考验。

  这次“路考”实现了从封闭高速道路环境到开放的城际道路的跨越,被认为是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迈出的崭新一步。6个研发团队中的4个来自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仅有两个团队来自企业,武汉光庭就是其中之一。

  测试召集人、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在测后点评时表示,高精度驾驶地图是武汉光庭独有的自动驾驶技术特色。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光庭了解到,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核心组件“智能座舱”也将在年内实现产业化。

  “智能座舱”轻松应对各种“突发

  日前,长江日报记者受邀登上了“光谷梦”03号自动驾驶汽车。正是这辆车,刚刚完成了在郑州的测试。该车原型是一辆普通家用轿车,油门、刹车、转向都进行了改装,安装了雷达、相机、导航定位等设备,电脑将传感器搜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再下达转向、加油、刹车等指令,车辆准确的通过弯道,并在目的地靠边停车,全程不需要人工操作。

  据介绍,“光谷梦”自动驾驶汽车已进行了累计超过2万公里的各类实验,自主研发的驾驶安全地图、北斗高精度组合定位、智能座舱等技术受到车企广泛关注。其中,“智能座舱”技术能帮助驾驶员对一些危险状况作出预判和干预。比如,在同时听歌、接听蓝牙电话、前方突然窜出行人的突发状况下,驾驶员容易顾此失彼,处置失当。此时,“智能座舱”系统会优先进行障碍报警,同时暂停音乐和电话,协助驾驶员解除危险后再提示接听电话。

  这套系统有望在年内量产。

  千万元投入紧跟智能驾驶发展机遇

  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创始人朱敦尧留学日本,专业背景为地理信息测绘,曾在日企从事过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载导航的研究工作。光庭凭借技术优势很快开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软件,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2013年,无人驾驶技术在世界范围兴起,谷歌在该领域已起步4年。朱敦尧判断,2020年之前,汽车工业将在智能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整车技术也会随之进行全面革新。光庭不再满足车载导航一类简单的智能产品,决定投入1000万元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光庭不生产车,如何在该领域分得一杯羹?”公司副总经理苏晓聪说,在光庭投入自动驾驶研发之初受到的最多质疑。他解释,自动驾驶的实现,需要传感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领域的技术突破,而地图相当于车辆大脑的关键部位。目前,全国仅有13家导航电子地图甲级资质单位,武汉光庭就是其中之一。介入自动驾驶领域,光庭靠的就是在地图和定位方面的核心技术。

  在2014年北京车展上,“光谷梦”自动驾驶车1.0原型车亮相;2015年上海车展上,“光谷梦”推出自动驾驶2.0车型。在新一轮汽车技术革新中,汉企正在积极谋求突破。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