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三角升级下活全省一盘棋
编者按:今年一季度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增速延续了“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态势。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国普遍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虽面临困难和压力,但我省当前发展仍保持向好态势,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坚定发展信心,事关数千万荆楚儿女福祉。本报今推“坚定信心 竞进提质”系列评论和报道,敬请关注。
从去年至今,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分叉,有实力的企业连续不断地投资,而有的企业却举步维艰,不知如何下手。在4月14日的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作了一个“衔接期”的归纳,说明了这种反差情况的客观存在,即有的企业位于一种成长的经济力量之中,所以左右逢源,有的企业处于一种消退的经济力量中,没有跟上“互联网+”与“走出去”的步伐,势必会难上加难,中国只要完成这种新旧经济力量的衔接,就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最近股市发力上攻,就是股民对“一带一路”等经济发展有了良好的预期。其实,不仅各个行业有这种“衔接期”,就是在区域发展中也存在“衔接期”的问题。今年的全国两会提出,要实现“沿海、西部、东北、中部四大经济板块与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三大经济带”的战略组合,过去分四大块发展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悬殊,再通过三大经济带串联起来才能够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区域发展的“衔接期”。湖北正好处于“四大经济板块与三大经济带”的交汇区域上,而武汉正好是处于交汇节点的一个超大城市。认识到了这一点,各级政府与各类企业应该提升自己发展的信心。
以中三角国家级城市群为例,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大家都在说湖北存在一个“武汉一城独大”的老大难问题。但是,此次“中三角”升级便是湖北整体发展的难得的机遇,笔者强烈建议把中三角的政策通过宜昌、襄阳覆盖到鄂中、鄂西,乃至于整个湖北。一是武汉的任务更重,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武汉要在中三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不说谁是“老大”,但是数字摆在那里,武汉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发展中三角为己任。这是国务院给予武汉的任务,不要不好意思。二是此次“中三角”对湖北最大的利好,笔者觉得就是,中三角对湖北的覆盖面是最大的。31个城市中,湖北有13个,湖南8个,江西10个。我们要高度注意的是,对于湖北来说,中三角中已经不是原来武汉城市圈的概念了。原来只是武汉城市圈的“1+8”,现在是“1+8+4”,增加了襄阳、宜昌、荆门、荆州。中央做这种考虑,应该是出于宜昌是长江中游的起点,襄阳是汉江中游的中心。湖北是要做好“江汉两江”的问题,湖南、江西是要做好“两湖”的问题。襄阳等四市此次终于统一进了国家级战略的“新笼子”。亦即“1+8+4”城市圈将会有统一的优惠政策。因此,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武汉城市圈”这个传统思维上。
湖北有了这13个城市组成的“中三角城市圈”,一方面,湖北要通过荆州直接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对接,要通过黄冈、黄石与鄱阳湖生态圈对接。另一方面,通过襄阳城市圈、宜昌城市圈,把优惠政策扩展到恩施、神农架、十堰、随州。因此,应该把武汉城市圈扩充为“江汉平原城市圈”。这样的话,不仅由13个城市组成的江汉平原城市圈得到了发展机会,而且,在江汉平原之外的山区市州区(随州、十堰、恩施、神农架)也可以得到辐射而将会加快发展,湖北这盘棋就可以进一步盘活了。(叶青)
(见习编辑 金晨)